汪碧刚
于无声处见真情。步入耄耋之年的“80后”著名作家、书法家张道诚的新著《笔墨半生缘》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作者不搞首发式,让读者安安静静地走进书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
这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随笔文集,文字优美、笔调清新,既是作者的成长记录——见证了一位高考落榜回乡的知识青年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又是他的文化印记——凝聚着一位活跃文坛和书坛半个世纪的作家、书法家的笔墨情趣;更是其昂扬向上的精神体现——书中表达了一位“光荣在党50年”党员领导干部、红色艺术家“扎根人民大地、厚植人民情怀”的担当和作为。
作者张道诚系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社长,第六、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共十四大代表。
齐鲁大地,文风兴旺。1941年10月16日,张道诚出生于广饶县城关北高村,在兄妹5人中排行老二,穷苦家庭早当家,张道诚带大了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直到10岁才开始上学。“可能是年龄大的关系,我在学校里成绩比较好。课本上教的,都能很快背下来……晚上,在煤油灯下,母亲纺棉花时,还能读给她听。母亲不识字,但她能听懂,也经常给我讲打抱不平的故事。到我上五年级时,要走五六里路去阜城店高级小学上学。那时候小学四年级毕业后要考五年级,高小就只有一处。我是考的第一名,晚上跑去看榜,在月光下,看到自己考了第一名,别提多高兴了!高小时,我的班主任是聂绍宪老师,高高的个子,说话声音很大,是个老学究,会画兰花。每周一次作文,隔周写一次日记,要求都用毛笔写。讲话时,老师总是把全班作文排名念一遍,每次我都是第一名。这样大大地激发了我写作的积极性,渐渐地培养了我的作文兴趣。自此之后,更认真去写作文,开始萌发了我的作家梦,立志做一个文化人,成为一个作家。”张道诚在书中深情回忆道。
《笔墨半生缘》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写》,收录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作者所写的22篇代表性文章,其中包括作者1964年6月9日在《大众日报》上发表的处女作《农村可以大有作为》,1978年10月12日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成名作《暴风雨中的海燕——记青年共产党员贺延光同“四人帮”英勇斗争的事迹》;第二部分《写我》,收录8篇作者代表性的评论性文章;第三部分《自订大事年表》,作者从1941年出生记到2020年,都是亲历的重大事件;第四部分《书法作品选登》,收录作者不同时期书法作品37幅,其“俊逸雅致、简静平和”的文人书风跃然纸上。
文章和书法都要靠书写。从文化创造的意义上考察,与书写活动最为亲近的作家原本与书法就有着不解之缘。所谓笔墨情缘,在中国作家与书法家群体中尤为凸显,张道诚也不例外。在古代特别是秦汉以降,史载知名作家几乎皆擅书法,当然我们不能说,精通书法一定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可以肯定地说,书法文化有助于作家的修养和创作的丰富与提升。张道诚一边写文章一边练书法,二者相得益彰,他在文化发展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人生有很多偶然的机会。1964年我正在山东省团校学习的时候,《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王洁玉同志到团校召开座谈会,学校派我参加了。学习结束后就调我到《中国青年》杂志社做编辑、记者工作了。”“我在北京工作四十年,团中央二十年、全国政协二十年。”1965年至1985年在团中央工作期间,张道诚历任团中央文体部文艺处处长、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85年,他调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一晃又是20年。在政协期间,他历任外事局局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秘书局局长、机关党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工作岗位历经变化,唯一没变的是他从未停止学习和思考,坚持文学与书法创作齐头并进,先后出版了诗集《诚信斋吟草》,文集《苔花如米小》《张道诚书法集》,并入载《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和《当代诗词艺术家档案辞典》等。出版有《张道诚书法集》,诗集《诚信斋吟草》《岁月的脚步》,文集《苔花如米小》《难忘的记忆》《生活的浪花》等多部著作。他告诉我,写字是他的一种爱好,于繁忙的公务之余,读帖临池不辍,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将爱好变成一种习惯,真心诚意为之,日久就有收获,他的斋名就叫“诚信斋”。他擅长多种书体,笔风清隽厚实,结构、章法力求多变,粗与细、浓与淡相结合;以博大沉雄的力感来感染观众并从中体现“豪迈儒雅”的审美追求。尤其是他的行书作品,用笔收放自如,亦静亦动,酣畅淋漓,既有文人之细腻,又有书家之豪放。他在行草书方面得悉古今之变,使众法归己所用。故其行草不是宗守一家,而是勤在临池,博采众长。尤见浓淡干湿、长短点线的交叉,和谐中寓苍润,尊古法而不拘于法,张扬个性,突出道法中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之美,风格特立、自出机杼,以潇洒自然之姿而为书家所称道。几十年来,张道诚全凭记问之勤,刻苦读史习文,把对人生的诸般感悟化入诗联韵律。他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几百首(幅),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赞许。
张道诚待人随和、谦逊、真诚。他2006年创办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并担任院长,坚持“依托名人,培育新人;创立品牌,服务社会”的办院方针,为书画名家与社会名人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积极探索研究书画创作新思路,扎实开展各项书画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者以半生笔墨和80年的生活实践深刻诠释着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对他的八字评价:道法自然、诚信立世。
笔墨半生缘,传递正能量。半个世纪以来,张道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仅“身入”,更“心入”“情入”,勇于投入时代洪流,厚植人民情怀。《笔墨半生缘》中呈现一个现象,就是在国家和民族的关键时刻,文学从未缺席,艺术始终在场。张道诚始终关爱社会,关心家人,关照生活,近年更是致力于培育新人,作为他20多年的同事和部下,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即使是在突患脑梗逐步康复的期间,他还组织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的书画家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并明确提出“传承红色基因,翰墨奉献人民”的要求。
步入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笔墨半生缘,又岂止是半生之缘?张道诚挥之不去的是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所以他不会停下手中的笔。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