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追寻红色火炬映照下的足迹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19日   第 09 版)

王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前夕,我们跟随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参观了位于黄陂南路上的中共一大纪念馆;9月10日教师节那天,作为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的代表,我再次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参加了新教师的入职宣誓仪式,并率领新教师宣誓。

“我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在明亮庄严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前厅,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着。一字一句,都是教师这个群体实在而具体的、一以贯之恪守并践行的誓言;也是作为教师,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用青春和岁月书写的一笔一画的精神信仰。

在“主义的抉择”展区,一本本《新青年》杂志和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革命刊物,被有序而有设计感地镶嵌在伸至天顶的巨幅玻璃墙中,以空中展呈的形式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我看到几位新教师抬着头,仔细而专注地看着这些穿越百年历史烟云的革命刊物,逐字阅读上面的文字,隔着一个世纪,这些年轻的脸庞、清澈的眼神,依然能够感受到在沉沉黑夜的旧中国,这些革命刊物的传播曾经带给人们的关于“民主”和“科学”、关于“自由”和“进步”的深刻思考和升腾的希望。

这个场景深深触动到我,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群青年教师在红色场馆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我更看到曾经的青年人以自己的青春和信仰,通过知识的传播、理想的呼唤、精神的感召,如何广泛地影响着更多的人,带给他人关于建立一个民主的、科学的、进步的新中国的热望和投身革命的信仰。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是火种如花草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撒播,是壮美的青春理想之歌在唱响,是革命足迹在这片热土上走出的坚实步伐!

如果有一幅图画能将“人民教师”这份事业做最生动形象的描绘,我想到的就是“足迹”——扎根在土地上行走的教书育人的足迹、引领学生走向光明和理想的奋进的足迹、从“师德师教师传”的精神传承中一路走来的足迹。这足迹,坚定有力,朴实无华;不知疲倦、矢志不渝,它一直通往一个民族的未来和远方……

不管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外国语学社”,还是五四青年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筚路蓝缕的革命道路,都是从新知识、新文化的传播开始,是从一位位作为教师也作为革命领路人的足迹开始。教育和引领,感召和唤醒,永远是身为教师最大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

从事教育工作将近40年,我的青春,与孩子们的求学岁月交织在一起,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辛勤耕耘和荣誉交织在一起,和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对对攀登的足迹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尽职履责提交教育领域和社工团队建设的提案。所提交的《关于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提案》《关于引导艺术类高校毕业生投身“艺术教育乡村振兴”的提案》《关于美育是学生全面成长不可或缺的“精气神”——加强中小学生美育的提案》获得教育部的立案及回复;《关于重视、培养社工人才队伍的提案》获得民政部立案,同时获评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

我想无论是作为政协委员还是一名教师,都是一份深刻的身份认同,更是使命认同,是信仰的追随,是矢志不渝的初心。贯穿历史的任何时期,教育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指引,是时代的磐石,是大海中的灯塔,是恒久的守护,是追光的成长。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们和我一样,看到了中国革命火种的撒播和燎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岁月和历史,也看见了红色火炬映照下的足迹走出的壮阔道路;我们看到了百年的对话,看到了精神的传承,更看到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一片多情的土地,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我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半辈子并甘之如饴的土地,在红色火炬的映照下,那足迹,一直延伸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2021-11-19 王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414.html 1 追寻红色火炬映照下的足迹 15,4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