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华夏周末

领略古法写新奇

——徐锡澄的草书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7日   第 08 版)

怀若气同七言联 69cm×34cm  2021年 徐锡澄 书

程大利

石涛论画,曾有“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之论。高古者,一曰真,二曰朴,三曰简,世谓返璞归真者,大约便是这种状态。高古的境界甚难,更难者是高古而生新,师古而能化。虽然古意难求,惟学补之。我常常与同行论及中国画的学习,宜重视三者:一曰识笔墨,由研习、读书得之;二曰明源流,由临摹、鉴赏悟之;三曰讲创造,由行路积累成之。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古人讲:书画同源,中国画与书法本体内质的重要共通之处,即在于笔墨的书写性。“写”作为中国画与书法生成的途径,使书画的载体——“笔墨”与书画的主体“人”,得以沟通和交融,以达到浑然的“异体同构”。黄宾老所谓“笔墨之妙,画法精理,幽微变化,全在书法”,皆以“写”为关捩也。缘此,我找到了和书法家徐锡澄交融点——领略古法写新奇。在我的感觉里,徐锡澄也着实是一位爱写、苦写、善写的书法家。

徐锡澄是我的江苏同乡,更是我艺术上的朋友。他出生于江南古城常州,少而喜书,长而多艺,年仅弱冠即负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攻理工而不忘八法之研习。他幼年曾入手颜柳,而能知平正,壮岁习行草之暇,复求籀篆《石鼓》,略求朴厚,参之《礼器》、《曹全》、《石门》诸汉碑,趋于险绝。复于《兰亭》、《圣教序》、《十七帖》、《书谱》用功最久,上下反复,不知疲倦。《兰亭》一册,再三临习,竟达八年之久。后复由明清诸家而探碑学,寝馈大草,心慕手追,勤于临写,所积临本,倾筐盈箧。20世纪70年代中期,徐锡澄始调南京工作,得识诗人、大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往还座右。林老嘉其勤敏敦正,尝批其习作“气味风格不俗,因学《兰亭》,所以未入魔道”。其后,徐锡澄更加勤勉,把书法作为本职工作之外的事业视之。秉承林老遗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制之外,更重性情,酿而酝之,陶冶风操,四十载如一日,索其意蕴笔墨精华,终得负独诣之能。

概而论之,在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上,徐锡澄始终以帖学为本,由此保证了他的作品在写法上的“纯度”;在对帖学一脉的长期磨炼中,徐锡澄又是走的一条“杂”而“广”的路,不专习一家而博采众长,由此又保证了他在写法上的“宽度”;在博采众长的涉猎中,他又能凭借自己的性情,始终追求着自然天成、率真古雅的审美选择,由此保证了他在写法上的“深度”。徐锡澄始终对“二王”的秀润、颜真卿的苍郁、孙虔礼的清畅、怀素的跌宕、米芾的痛快、黄庭坚的飘逸作过长时间细致的揣摩。因之,他书写时的自信、任情与自然所呈现之一派天机的图式,正是“以意驭写”,以“已意”涉“古意”的结果。

叶燮《原诗》云:“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书与画亦如是。当其夜深人静,于公事与俗务中脱身来到书案前,挥毫落笔,波澜淋漓之际,其阳舒阴残已浚发于灵台。今观徐锡澄书法,或可想见其人日常状态。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徐锡澄,1943年生,江苏常州人。第八、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荣宝斋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先后出版《徐锡澄书法作品集》等多种作品集。

由清秘阁主办,中国书画杂志社、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学术支持的《澄怀观道——徐锡澄书法新作展》2021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在清秘阁举行,特选刊作品以飨读者。

2021-11-27 程大利 ——徐锡澄的草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825.html 1 领略古法写新奇 15,8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