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为奥林匹克贡献中国智慧

——谈谈冬奥术语平台和《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9日   第 10 版)

《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

冬奥术语平台V3版页面截图

刘和平

第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展示国家形象、传播语言文化的重要平台。北京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的比赛,包括7个新增小项。冬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和78个小项。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参加。

助力冬奥,语言先行

为参赛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是成功举办冬奥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北京作为双奥城市,具有2008年举办夏奥会的经验。然而,冬奥会与夏奥会赛事特点不同,加上国际环境和科技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语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为高质量体育语言服务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

冬奥会的语言服务可以分为基本核心功能、同步衍生功能和持续发展功能。“筹备和举行阶段赛场内外的具体语言服务,旨在满足不同语言服务需求、打造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对应的是语言服务的基本核心功能。”“通过优质的语言服务,促进民心相通、塑造国家形象,旨在实现语言服务的同步衍生需求。”“着眼长远,实现奥运人文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属于语言服务的持续发展功能。”(李艳、高传智,“北京2022年冬奥会语言服务对策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19年8月)为中国大型赛事和未来奥运会筹办留下宝贵遗产也是北京冬奥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冬奥术语平台和《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就兼具上述三种功能:服务冬奥、服务对外传播、留下语言遗产。

2017年,北京冬奥组委、教育部、国家语委共同启动了“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含五项重点项目,其中的第一项为“开展语言技术集成及服务”。《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和冬奥术语平台作为“科技奥运”的具体语言服务项目于2017年立项。2021年10月27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奥组委在京举办了《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发布暨冬奥术语平台V3版交付仪式。

服务冬奥,填补奥运多语术语建设空白

“冬奥术语平台”V3版涵盖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冬奥多语术语库,共收录了13.2万个词条,包括中、法、英、俄、德、西、日、韩/朝八个语种对齐的核心竞赛术语7100余条。《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是一本纸质词典,八个语种对齐的核心竞赛项目名词3000余条均源自术语平台。平台和词典主要为北京冬奥会的口笔译人员、志愿者、运动员、裁判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等提供语言服务。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可查阅词典,同时借助网站、手机应用、应用程序接口等渠道,搜索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的不同领域和门类的多语术语表、译文、解释、常见表达、使用场景和案例及出处,为测试赛和赛会各方提供优质跨语言服务。

科技奥运,奥运信息智能化

冬奥术语平台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查询。第一,平台使用移动端支持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界面为汉英法三种语言,支持拍照和语言识别翻译;第二,平台为动态更新状态,即根据使用者,特别是专业使用者的反馈删除、增加、修正术语库中的词条和信息,并根据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断更新库存内容,为使用者提供不断完善的体育术语库;第三,平台还有两个语言智能支撑系统,一个是“冬奥项目知识图谱网站”(也称“小奥”知识问答系统),支持各类与冬奥体育和运动员等相关的知识查询;另一个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极高、经过人工校对、超百万句对的冬奥会中英平行语料库“面向冬奥会的机器翻译系统”,覆盖全部冬奥会的中英文网站,包含1800万中文字和1.1亿英文词;第四,冬奥术语平台与《冬奥体育项目名词》实现了网络在线平台与纸质书籍融合出版、相互联动的新模式。冬奥术语平台“冬奥项目知识图谱网站”“面向冬奥会的机器翻译系统”为中国奥运信息自动化谱写了新篇章。

语言服务:专业化与规范化

高水平的语言服务是主办国家、主办城市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要完成“填补空白”的多语词典和多语智能化平台必须依靠相关领域的专家。平台专委会和词典编委会由八个语种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专家及术语和出版领域专家组成,以保证术语的精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而“智慧冬奥”则意味着项目必须智能化,从框架搭建、功能描述和实现,从网页搜索到手机端查询,从页面的动态到不同体育项目图片的动态融合,从拍照翻译到语音识别,从术语平台到与另外两个冬奥支撑项目的耦合,再到与词典的融合联动,不同领域专家不断面对挑战,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满足功能的实现,最终为使用者奉献“友好”的界面和使用体验。

其中,搜索和筛选与冬奥会项目相关的八个语种的术语成为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从1896年举办奥运会至今,每一届奥运会结束后相关资料几乎都没有得到系统化妥善保存。为此,项目组邀请国际奥委会专家格隆先生负责协调外国专家的翻译工作,同时创建了高效的工作流程:1.三条渠道,分工协同,即由格隆先生负责起草英法术语词条,由参与项目的师生在官网上筛选与冬奥会项目相关的词条和信息,由北京奥组委等部门提供最新的权威性材料;2.专家裁决,即术语信息汇集后交由各语种专家翻译,存疑词条在专业网络查询后交专委会裁决;3.体育专家终审,即邀请懂外语的中国裁判或专家进行终审;4.信息动态反馈,即平台开设信息反馈专区,使用者对平台中的问题给予反馈,或提出增删建议。

编纂体育项目术语是标准化工作,而标准化是话语权构建的基础。平台和词典的“多语”还意味着跨语言和跨文化。中英法是北京冬奥会的主要工作语言,从术语库词条量上看,英文(30015)、中文(27022)和法文(19166)数量不等,八个语种全部对齐难以做到。即使使用同一语言,如英语,也会因国家或地域不同相异,按照术语规范,命令式或变位动词等不能被视作术语,但中文“停止(溜石,冰壶比赛常用语)!”、法语“Arrêtez!”及英语“Whoa!”等均被收录,体现了体育术语的特殊性。为确保译文的准确性,项目组还特别安排专家到冬奥竞赛场地实地考察,力求精准描述场馆、场地等与赛事相关的术语名词,如“云顶滑雪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

留下语言遗产,传承奥运精神

平台和词典不仅在国际冬奥多语术语建设领域填补了空白,也将作为语言遗产继续服务于奥运会。正如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所说,词典和平台的正式交付,“打造了纸质书籍和网络在线平台融合出版、相互联动的新模式,是冬奥语言服务历史上的首创,也是我们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具体体现,将成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及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冬奥术语平台项目首席专家)

2021-11-29 刘和平 ——谈谈冬奥术语平台和《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880.html 1 为奥林匹克贡献中国智慧 15,8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