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聚焦学术前沿 共议学科发展

——记首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9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郭海瑾

11月14日,首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山东济南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此次大会由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问题研究等交流新见。

做文本研究的“深耕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如何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从“大问题”出发,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构建”提出了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过程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丰富成果要求我们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炼更具标识性的概念范畴。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颜鹏飞从“小问题”切入,对“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进行了分析。陈培永提出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整体思路,即确立研究主线、转变思维方式、勇于直面问题、从马克思的主体性走向作者的主体性、从学术研究走向思想创造,并建议广大青年学者不要做文本阅读的“贪吃蛇”,要做文本研读的“深耕者”。颜鹏飞则阐述了经典文本的“六大要素”总体性研读方法:一是时代背景,二是文献学和版本学,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田野调查”,四是“四个分清”方法,五是各种评论包括负面言论,六是论著风格研究。

多层次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如何全面精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分别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主体向度”,展现了中国道路的“世界向度”,表达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向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具有的全新的世界意义。从定性到定位,经定标到定法,再从定力到定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政党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明意蕴。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蕴含着深层的文明理念、文明实践和文明追求,本质上不仅是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而且是一种更高文明形态的创新,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明开拓和创造。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商志晓也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强有力地印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充分彰显出非凡价值与重大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哪儿?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察的新维度、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新术语、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新超越。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则对其丰富内涵进行了解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表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从人类发展道路新开拓和人类文明新创造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就和实践意义做出了最新的概括,而且与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文明形态都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以全新的形态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空间,站在原有的一切人类文明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上。

多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围绕这一话题,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梳理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百年演进历程,提出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意蕴在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需要把握好历史方位、阶段目标、基本特点和理论贡献等方面的内容。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表示,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探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认为,共同富裕还应包括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开阔了共同富裕的领域,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方向。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等专家学者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秀琴等学者围绕“现代性批判理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俭等人围绕“新时代如何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学科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坚持探讨马克思主义学科“真问题”,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有助于引领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出时代之声。

2021-11-29 郭海瑾 ——记首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882.html 1 聚焦学术前沿 共议学科发展 15,8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