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托幼”项目建议引委员关注——

做好中国式养老托幼答卷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范文杰

清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68岁的陈红走出小区,步行不到15分钟,来到解放西街市民驿站,在一楼社区食堂吃完早餐,到楼上的阅览室看看书,再到书画室练练毛笔字。然后,在社区食堂吃完午饭,溜达回家。

同一天,石嘴山市平罗县的许金钱7点50分出门,几分钟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半年前,因为附近没有幼儿园,他每天早上要很早出门送孩子。如今,就近入园,解决了他的一个大难题。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在宁夏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一老一小”相关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但同时,宁夏距离普惠性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尚存在经费不足、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社区日间照料,老人方便了,也期盼更多服务

10月10日,银川市金凤区领世湖城小区84岁的居民黄国凤准时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报到”。在娱乐室唱唱歌,在棋牌室打打牌已经成了她雷打不动的生活轨迹。

“自从三年前腿脚不便坐上轮椅,我就很少参加社区活动了。社区的活动大多在二楼或三楼开展,我上不了楼。这个活动中心启用,我高兴坏了,上楼有电梯,社区活动我都能参加,不用憋在家里面,日子也不无聊了。”黄国凤说。

黄国凤所在的长城花园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00余人,且逐年上升。为了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今年3月,长城花园社区与物业公司共同打造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主要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医养康养、读书看报、写字画画、就餐午休、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

如今,银川市各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和以“市民驿站”命名的社区活动中心解决了不少“一老一小”的实际问题。但目前还存在活动中心总体数量不足、专业人员和设施紧缺、场地有限等问题。

“家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我想问一下社区有没有日间照料?”近日,家住银川市金凤区五里水乡的李女士来到宁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寻求帮助,但询问结果让她有些失望,“要是社区能够更多考虑到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照料难问题,从照护设施、专业指导、照护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就好了。”

李女士的父亲属于失能老人。李女士是独生子女,月收入3000元,把老人送入养老院照顾经济压力较大,就想找一个合适的机构,白天把老人托管起来,晚上接回家。但这样的想法,目前却很难实现。

宁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经常有像李女士这样的家属来咨询,但由于宁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由社区经营管理,专业人员紧缺、场地有限,只能为自理的老人提供助餐和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无法提供看护和照顾。“我们现在加上公岗人员,共15名工作者,只能正常维持各功能室的运转,更加专业性的服务,确实很难实现。”宁安社区负责人王瑞说。

“入托无门”心病如何医?

9月10日下午,银川市民赵女士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魏瑞阳来到文艺社区四楼的“四点半课堂”写作业。在这里,不仅有爱之源身心成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老师辅导作业,还有各种好玩的玩具。赵女士说,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不高,在这里有同学和小伙伴,更容易养成好习惯,所以每天放学都带着她来这里写作业。

魏瑞阳说,自己每天写完作业,还可以去隔壁的房间弹钢琴。原来,文艺社区市民驿站创建时接到了一批自治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捐助的钢琴和电子琴,这里也就成孩子们音乐启蒙的好地方。文艺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赵敏说:“这里还有科技馆、非遗实践项目等,孩子们可以开眼界,长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学习兴趣。”

据了解,在宁夏,3岁以上孩子入园难、上学放学没人接送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3岁以下孩子的照护依然是普遍性难点,也成了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们近几年关注的重点。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民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宁夏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极低,80%以上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一些老人受身体状况、生活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帮助养育孙辈,而有条件帮带的,大多也局限于对幼儿的看护和生活照顾,在健康饮食、益智启蒙、行为习惯养成及矫正等方面则无能为力。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媛表示:自治区3岁以下婴幼儿约30万人,占总人口的4%,目前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托育机构发展缓慢、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不足、财政和全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等发展问题和困难,亟待形成部门合力,引导支持社会和家庭广泛参与解决,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此,委员们建议,充分利用好幼儿园现有场地、设施、人员、管理等资源,鼓励和支持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向低龄延伸,酌情尝试向下延伸接收2-3岁的儿童。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举办托儿所,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参与托幼服务发展,鼓励支持城镇和社区托幼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多元共建托育服务机构,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开办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增加市场供给,缓解幼儿专业看护难问题。

委员支招,让“一老一小”生活更幸福

如何让“一老一小”享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式养老托幼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据银川市民政局统计,目前银川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万,由于大部分老人有恋家思友的情节,所以宁肯“独守空房”,也不愿意到养老院。对此,自治区政协委员罗向红建议,结合养老现状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村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居家式”生活照料服务与“专业化”医护服务有机结合。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将医保引入医养结合机构,降低养老机构医疗费用,吸引更多老人入住。

“社区治理中的民生事务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存在各自为政,多头治理等实际情况。虽有联动机制和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但从长期的实践运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自治区政协委员席佳福举例,许多基层社区的创新项目,比如老饭桌、日间照料、四点半课堂等,都是因地制宜或者断断续续运行,对解决复杂多样的民生问题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还是未形成常态化、持续性、稳定的有效治理体系。为此,他建议建立以物业融合家政与养老的“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

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李保华介绍,“十三五”以来,宁夏累计投资3097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8月底,自治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14个,其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2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352个,设施覆盖率91%,26个日间照料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服务相对单一、部分设施运营困难、专业队伍介入不足等短板弱项还客观存在。”李保华表示,将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定位,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套,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满足老年人群居家、社区养老需求。

2021-12-27 范文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托幼”项目建议引委员关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66.html 1 做好中国式养老托幼答卷 17,2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