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向北方》出版座谈会侧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09 版)

《向北方》

座谈会现场

卞晋平

黄小同

吴先宁

本报记者 谢颖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在中共中央的精心策划组织下,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排除港英当局的百般阻挠,从香港秘密北上解放区。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李红梅、刘仰东合著的《向北方》一书中,全景式描写了这一过程。12月18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向北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向北方》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2019年,中国政协文史馆开展了“民主人士北上、新政协筹备会、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综合性文史项目。《向北方》作者李红梅、刘仰东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到北京、广东、山东、黑龙江、上海等省市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访问当事人,相继完成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大道同行》展览脚本撰写及相关图书出版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之后,他们对大量史料再做进一步的整理、爬梳、分析、考证,合著了这本《向北方》。李红梅表示,《向北方》通过翔实的史料,完整地叙述北上进程,还原重大历史脉络,并用最新数据,反映北上者为成立新中国建立的历史功勋,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人士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精神风采和光荣传统。刘仰东则围绕本书的史料收集、梳理、辨析、考证工作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补充。

从“五一口号”发布到人民政协诞生和新中国成立,尽管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书是一部小角度大题材的力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原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认为,本书以具体、确凿的大量史料为依据,反映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立、新中国国体政体确立、新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立,以及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等重大史实,不仅具有存史资政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团结育人的深远影响。同时,《向北方》把人民政协史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化、细化和专题化,是新时期政协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是人民政协历史研究中的成果递进。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秘书长、研究员黄小同也表示,中共中央组织民主人士北上是建国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重要表现,以往党史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向北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阶段人民政协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对这一段历史研究的空白。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吴先宁认为,《向北方》一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记叙了“五一口号”发布之后,中共中央组织民主人士北上协商建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诠释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异性,其提纲挈领、文笔清通的写作方法对于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人民政协史的写作也具有很大的启示。

“五一口号”发布后,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共约1000多位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冲破重重阻挠、克服种种困难、冒着层层风险,似涓泉归海、万水朝东,秘密航向北方,进入解放区,参加到协商建国的伟大洪流之中。与会专家宋京其的祖父宋云彬是北上民主人士,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宋京其告诉大家,历时长、活动丰富、众多好友同行的“知北游”是其祖父一生中最愉快的旅行之一,并分享了诸多北上往事。河北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史宝强感到,《向北方》所涉及的北上人物几乎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所有的跌宕起伏、心路变化都是在渲染统一战线的强大感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向北方》可以说是一本展现统一战线巨大力量的教科书,是一本阐释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活教材。

《向北方》出版后迅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并先后入选“中国好书”月榜、中宣部出版局“书映百年伟业”推荐书目等系列重要榜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等众多权威媒体对《向北方》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主编、高级编辑王小宁看来,该书之所以备受关注和好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协视角特色鲜明,书中大量引述文史资料,辨析考证,用历史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材料来丰富书中的细节,佐证事件的真实性。作者把散落的、闲置的文史材料充分地调动、使用起来,将一段枯燥的历史丰润饱满、可亲可信地呈现给读者。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秘书长王新尚也认为,《向北方》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既有历史的深度,又避免了史书的枯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明处是叙事,内在是思想,以北上历程诠释心路历程,以历史细节诠释中国共产党为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宏图伟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2021-12-27 谢颖 ——《向北方》出版座谈会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88.html 1 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7,2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