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走过2021年,开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是放眼未来,中央做出的重要判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清晰的政策语言回答了百姓所想、市场所虑。实践反复证明,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决心和信心所在。
葛华勇告诉记者,会议在五个方面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一是会议充分肯定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绩。2021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国内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成绩来之不易也格外提振信心。二是会议进一步坚定了经济的发展信心,也表明了坚定发展的决心。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三是各方面政策稳定有效、积极有为。会议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改革开放政策要激发活力、畅通循环,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区域政策加强平衡协调,民生政策要兜底。四是“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直面问题、直击本质,为2022年发展指明方向。关于共同富裕、无序资本整顿、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问题,会议从发展规律、本质逻辑出发给予明确指导: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和碳中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字主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葛华勇表示,稳字当头,总体来看就是“六保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具体来看,有几个领域值得高度关注。一是房地产领域。本次会议除了坚持“房住不炒”政策框架,也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二是制造业。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推进,欠发达国家逐步适应与疫情共存,生产能力显著修复,发达国家疫苗普及、特效药取得进展,海外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恢复,我国制造业面临低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回流的压力。三是消费恢复。2021年CPI温和上涨,下半年以来鲜菜价格涨幅较高,消费恢复在物价和收入的双重压力下面临较大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稳中求进,主要是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方面,一是优化制度安排,“切好蛋糕”,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二是调整优化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更务实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出现了缺电限产和能源供给受限的情况,且部分地区出现了运动式碳减排现象,会议要求通过更为务实的方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三是推进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支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契约精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改善社保。量的方面,财政政策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
谈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要求时,葛华勇表示:“我有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的经验,因此比较关注金融方面的内容。会议对于金融机构提出的新要求主要有: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数字化改造、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如何应对这些新要求?葛华勇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货币政策定调稳健,会议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而小微企业、创新领域、绿色产业,往往成本高收益低,建议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降低服务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密切监视、排查重点领域风险点,将重大金融风险通报等制度落到实处,明确监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责任,畅通机制、明确职责,加快推进制定金融稳定法。三是加强金融监管队伍建设。金融监管能力取决于金融监管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金融监管队伍除了深谙金融业务风险、思想作风过硬,新时代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金融领域风险往往与金融科技紧密相关,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领域是金融风险高发地带,另一方面穿透式金融监管也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因此建议金融监管队伍培养重视金融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