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周刊

人机共生,创造者将迎接人工智能黄金10年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崔吕萍

“看全球,我们坚信,技术应用门槛会不断降低,创造者们也将迎来属于人工智能(AI)的黄金10年。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千行百业被重构,人们的生存空间将大大拓展,技术的价值将被充分开发,创造者们不仅会取得个人成功,更将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贡献力量。”2021年12月27日,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线举办。在这场人工智能领域“头脑风暴”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出了上述观点。

用李彦宏的话说,当下时代,“人机共生”已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望历史,社会进步有赖于技术创新驱动——第一代创造者用蒸汽改变了人类社会;第二代创造者用电力照亮了人类文明;第三代创造者进一步用信息重构了地球村。

那么,人工智能与航天和深空探索的结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在与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的对话中,李彦宏为创造者寻找答案。

“人工智能可以为航天做哪些工作?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拥有两个重要能力,即感知和控制。”在李彦宏看来,目前这两种能力都已被广泛应用,比如从月球、火星传回的海量图片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感知能力,来识别和分析月球、火星、地表情况,相比人工筛查效率能够提高千百倍。

而人工智能的控制能力,也已广泛体现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都是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人在操作,完全自动化。深空探测当中,人工智能感知和控制能力更为重要,比如火星和地球的距离遥远,光信号从地球跑到火星就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这意味着在火星上深空探索的机器人必须要完全依靠自主学习外界环境、自主做出决策判断。因此人工智能感知和控制能力肩负决定性作用。

“我也了解到,未来我们可能会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科研站更加智能,比如未来月球科研站内核可以是集感知与控制一体的,具备自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大脑,帮助月球基地的建造、无人值守的科学探测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我也期待无人汽车可以开到月球上去。那么,您认为航天事业还有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可以参与的?”李彦宏提问。

对此,欧阳自远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给航天各个领域逐渐深度融合,发挥巨大作用。

“比如嫦娥三号、四号落在了月球上,它费尽心机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拍了1476张照片,每拍一张它立即作出分析,认为拍得不好它会马上移动,一秒钟都不耽搁。因此,人工智能未来必然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航天技术方面,使航天技术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更为精确简便,而且能够快速地实现目的。”欧阳自远这样回答。

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带来很多惊喜,如我们看到的月之亮面;人工智能到底可不可控,会不会反过来凌驾于人类、威胁人类?如同月之暗面,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对此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确实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然而,菜刀是用于做饭还是作案,核能是用于发电还是发射,全都取决于控制者。人工智能也一样,能否打造出负责任、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全都取决于创造者的历史责任感。

2018年5月,百度提出人工智能伦理的四原则,即人工智能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平等地获取技术和能力;存在价值是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非超越人、代替人;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自由与可能。

“无论何时,我们谈论技术伦理问题,都应该在这个前提下去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既对潜在风险足够重视,又对技术创新充分信任。”而说到信任,李彦宏希望,每一位关注科技的朋友,都能对技术创新多一份信心与包容,因为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使人们去思考文明究竟要走向何方。

2022-01-04 崔吕萍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558.html 1 人机共生,创造者将迎接人工智能黄金10年 17,55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