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谈刘基与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7日   第 10 版)

张立文

青山绵绵,绿水悠悠,五千年文脉波澜壮阔,奔腾向前;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九万里山河气势磅礴,融合乾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妙凝古今中外,照亮华夏儿女,使每个人的身心都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前进的信心和坚毅的决心。

文以载道,在人类的“轴心期”,中华先圣先贤以极高明的智慧,创造了中华文明,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为唯一的文脉不断的国家。之所以绵延不断,是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本质和品格,故能海纳中外古今优秀文化,有容百川而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华文化的每一发展阶段,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游荡在鱼跃鸢飞的空间中,各抒己见,各是其是,各美其美,使中华文明坚强地屹立在世界舞台。无论是先秦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汉唐的天人感应,儒、释、道三教兼容并包;抑或宋明清的理气心性、学派林立,濂洛关闽、金华、金溪、永嘉、永康等等,均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其中,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与朱熹理体学派、陆九渊的心体学派鼎足而立。全祖望说:“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龂龂其闲,遂称鼎足。”永嘉学派事功之学异识超广,洙泗所讲,前世典籍赖以存,开物成务之伦纪赖以著,赓续中华文脉、道德精髓、审美情趣、价值理想。

元代永嘉事功之学颇微,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仅弘扬中华文脉,而且为复兴事功之学奠基。他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则义形于色,守礼义,尚节俭,多阴德。他博学多识,于书无所不读,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猎。其气壮,其辞雄,其志忠,其行廉,能比先贤,为千古人豪。其思想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是讲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阴阳、兵、法、名、卜筮,百家之言融突和合,宗旨是为建功立业的事功;其尽精微是构建以元气为天地万物根据的逻辑结构,他说:“有元气,乃有天地。天地有坏,元气无息。”元气是天地的所以然者,是其根据。天地有损坏,元气生生不息。人和万物是气的分有,而有不同的形状、形象,人得元气的大全,故为万物之灵。在这里,他既吸收张载的气体论,又借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凝聚两者,创新为其事功之学的逻辑结构。

元气不息论是刘基对于天地万物追根究底式的探赜索隐,其哲学思维逻辑由客体天地万物登堂而入主体心性。心性论是其对人性本质的寻根究底的所以然的追求。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各种人与物,都有其本性,“天命之谓性”。此性是相近的,由于不同的社会、生活、教育、风俗环境的熏染,人性便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便由近而远。因其事物各有本性,不能人为地改变其本性。刘基在《郁离子》中以意蕴深刻的话语说:卫懿公爱好牴牛,宁子谏曰,牴牛的耕田的本性就废了。懿公不听。邶有马生驹不善走,而善鸣,懿公爱其善鸣。宁子又谏曰,马齐力,鸣非其本性。后来狄攻伐卫国,卫傒将登战车,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荣泽,灭懿公。这就是说不要人为地改变人物的本性,顺其性成事,逆其性败事。换言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要违反,若违反客观规律,必致失败。

性是心的外在化,心一般包含知、情、意,即认知、情感、欲求的样式。意志是发生在心中的特殊活动状态,凭意志的作用把观念变为事实。心通常是指操舍存亡的神明不测的心,而非五脏血肉之心。刘基认为多欲求往往昏迷,多能往往不能专精,多虑往往不能专断,因此,他主张“一其心”。心、意志不专一,就会杂乱,杂乱就会离散,离散就会溃败。专一的意志和心思,就会使一切都反思明白、清晰。

性亦具有内在性和自主性,命具有外在性和必然性。性命落实于人,构成人的心性。无论是血肉自然之心,抑或精神灵明的心、义理的心、道德的心、价值的心,以及本心、良心,都是心的存在形式。其存在形式虽差分殊性,但其共性是心统性情。性就人性而言,是人内在的本性、本质。刘基对心、性、命的多元、多样的诠释,拓展了对人内在世界钩深致远的求索。

具于心的性,若为德性,即是道心、德心,亦为日用事物当行的理。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相离,若是可离,便是外物而不是道。离道之君如桀纣,而消亡,有道之君如尧舜,子孙相传。刘基胸怀天下,盼望恢复尧、禹之道,论述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所谓德,刘基说:“德者,众之所归也,是皆足以聚天下者也。”德是聚天下至善,淫欲聚天下之恶。仁义善德必廉洁,淫欲恶德必贪贿,其后果便导致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

天道即天理,人道即人理,这便是天人相与的理。“夫天下莫大于理,莫强于信义。”理义存,为天下最强大,天理绝而人伦亡。刘基指出:今君的有司取诸民无度,知取而不知培育,滥官、污吏、奸胥、悍卒,即市井、豪侩及巨商大贾的为富不仁,国家腐败已极度。于是刘基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

刘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是以天下贵大同”为标的。他认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在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民以食为本,凶年饥岁,民食不给,人民活不下去,贪官污吏不救济人民,反而率兽而食人,必被人民所推翻,这是王朝所以灭亡的历史教训。

刘基认为,君子应以天下之忧为忧。“古人有言曰:‘君子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夫人之有心,不能如土瓦木石之块然也。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之饥。伊尹思天下有一夫之不获,则心愧耻,若挞于市,是皆以天下为己忧,而卒遂其志。”夏禹、益稷、伊尹忧思天下百姓有溺者、饥者、不获,犹自己溺、饥、不获,也是由于自己的治国理政的过失,而使百姓如此,心里很愧耻,以天下人之忧为自己的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本与体,根与魂。刘基忧思数千文脉,视通古今中外,自觉、自信赓续、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智能创新而开出温州学派(古称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新生面、新思维、新理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2022-01-17 张立文 ——谈刘基与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257.html 1 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18,2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