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多重“魅力”透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7日   第 10 版)

赵丽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辩证关系,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陈先达教授《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以通俗的语言、严密的逻辑、丰富的内容对这一论断展开分析,展现出独特魅力:

一、明确理论定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在于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在于它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历史上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坚持人民至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是指导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在于它的发展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总是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概括新的经验获得充实和发展。

二、提供现实依据:党的百年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践维度和文化维度两个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涉及道路选择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产生新的合力,促使对新的道路的探索。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涉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著作中指出,要深刻理解这一问题,就要站在社会形态变革的高度审视。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时,通过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成为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个任务,从思想指导理论的角度来说,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形态革命的学说,历史上尊孔读经的道路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实践证明,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能接纳马克思主义。

三、指明前进路向: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向路: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被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二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作用。”三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就能使马克思主义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助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大众化进程;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就能使中华文化更具有时代内涵,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原则和理想在中国实现了落地生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将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2022-01-17 赵丽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260.html 1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多重“魅力”透视 18,26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