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安塞剪纸传承人侯雪昭:

年味,盛放在窗花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28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侯雪昭的手似乎是不停的:每天只要吃过饭、干完家务活,她就会拿起自己的“老伙计”——剪刀,没有草稿,直接开剪。平平无奇的一张红纸,被她几个对折,左剪个半圆,右剪个三角,动作随性又自然,外人显然看不出门道,她却是成竹在胸。十来分钟后,展开那张“千疮百孔”的纸,竟是一只手捧葫芦、前来送福的小老虎。

春节还未到,侯雪昭的家里已添了100多只“小老虎”,它们或跳或跑或卧在窗花里,各个都不重样。若问侯雪昭脑海里咋有这么多花样,她只是朴实地憨憨一笑,“就是自己瞎琢磨,随手剪的。”

“瞎琢磨”看似是一句“凡尔赛”,实则离不开她60余年的累积。七八岁时,在外婆和妈妈的熏陶下,侯雪昭有模有样地拿起剪刀。“我外婆手非常巧,不仅能剪窗花,还能做荷包、做虎头枕。每年过春节,村里的乡亲们都会来找她。她剪大窗花,我剪小窗花,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侯雪昭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村里都是一片红火。家家户户都会贴窗花,一来避邪,二来喜庆。

“过去,人们认为年是一种怪兽,很害怕红色。于是,红色的窗花安排上了。不知不觉间,剪纸也成了年味的一种象征。”侯雪昭说。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一种民间艺术,2006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在过去,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色的剪纸作品,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我当年嫁到马家沟村时,听说村里的李秀芳老师剪纸特别厉害。干完农活以后,我扛着锄头就去她家拜访。”走进李老师家的窑洞,侯雪昭真是开了眼界,那些技艺高超又花样漂亮的剪纸作品令她称羡不已,她下定决心、拜师学艺。

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侯雪昭越学越喜欢,技艺也逐年精湛。“没想到,我还因为剪纸走出村子、走出国门。”1994年,她随团到奥地利进行文化交流,现场一番窗花盲剪,惊呆了不少外国友人。“我的手速很快,一个歌舞节目结束,一幅剪纸作品就好了,一个节目一幅剪纸,有鸳鸯有蝴蝶,外国观众都很喜欢。”

从当年外婆的启蒙教育,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秀芳的悉心教导,如今,已成为延安市安塞剪纸非遗传承人的侯雪昭,也在努力将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我办培训班、开讲座,现在安塞的不少小学生都在学剪纸。剪纸这项技艺的传承,我真的一点不发愁。”侯雪昭说。她的儿女、孙辈们更是得到了很好的言传身教。

侯雪昭家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家庭。她会剪纸,她的爱人会另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塞腰鼓,家中的5个儿女都是腰鼓教练,能跳也能剪。“一到过年,他们舞腰鼓,我的儿媳们、孙辈们剪窗花,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侯雪昭笑着说。

2022-01-28 徐金玉 安塞剪纸传承人侯雪昭: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927.html 1 年味,盛放在窗花里 18,92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