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一玺
北京冬奥会2月4日精彩开幕。一朵雪花,以中国人含蓄而独特的审美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奥林匹克的时代精神,传递了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一年前北京冬奥会开启倒计时一周年之时,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之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世界发出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邀请。细心的观众看到,巴赫发出热情邀约的同时,一尊放置在办公桌面上的顾拜旦铜像,也正以坚毅而温润的微笑,透过视频向世界传递出奥林匹克的中国引力。“微笑着的顾拜旦”雕塑作者正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动人演出感染了世界,在中国美术馆,也正在以美的语言,践行着中国对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和积极行动,讲述着中国对于奥林匹克理想和人类共同命运的深情瞩望。
体美携行
增色魅力“双奥之城”
关注冬奥、融入冬奥,冰雪激情中处处显现了文化的自信与大国的从容。2022年元旦之后,中国美术馆内就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冬奥气氛。冬奥开幕期间,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更是将“双奥之城”的新春之喜、冬奥之情推向热潮。
在此之前,中国美术馆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就已经成功举办了“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烘托出热烈的迎冬奥氛围。该展是中国美术馆从近13万件馆藏中遴选经典的特别策划。展览以“梦想与拼搏”“崇尚与竞技”两个篇章、共160余件馆藏经典体育题材作品,阐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竞技和奥林匹克文化之美,生动、立体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讲述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形象。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对此次展览予以高度评价说,通过展览方式全面呈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绩,并通过总台权威而广泛的传播,使优秀馆藏美术作品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也让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加有效的普及。
体美共育
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虎是力量的象征,也有着昂扬奋进之美。如果说中国文化中虎的形象是‘力’与‘美’的结合,那么在中国农历虎年春节举办的冬奥会,也特别需要一种运动之‘力’与艺术之‘美’的融合。虎年和奥运年相逢,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吴为山说。
如何用艺术的语言、从艺术视角呈现奥运魅力、展现体育的力量之美?如何以具体的实践举措促进体育与美育结合,形成文化素质共育的合力?如何在奥运主题的创作中以立体生动的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表现中国核心的精神文化和审美情感,实现东方神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如何借助北京冬奥契机,以优秀的美术创作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无论是作为中国美术馆的馆长,还是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评审组专家委员、公共艺术委员会艺术总监,抑或是作为一位长期通过艺术创作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雕塑艺术家,这些问题都始终装在吴为山的心中。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流、展开文化对话的盛会,美术作品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正是人们互相欣赏、展开精神对话的重要载体。
如同国际奥委会创始人顾拜旦所说,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更是智力的、艺术的。体育和艺术的融合恰恰是“力”与“美”相互交融的完美例证。通过视觉艺术的创造来阐发体育精神,古来有之。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底蕴和体育运动的生动场景源源不断地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为助力冬奥,并以此契机推动美育普及,2021年底,中国美术馆在公共教育空间举办了一场独特的“为奥运冠军画像”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为奥运冠军现场画像,艺术家们挥洒自如的画笔,犹如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矫健身姿,洋溢着自信的中国精神,一展奥林匹克风姿,艺术与体育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体美融合
展现体育大国形象
为共襄冬奥盛举,担当引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重要使命,中国美术馆还主动发挥主题性雕塑创作优势和组织优势,带动全国青年雕塑家创作完成了一批聚焦奥运和体育主题的雕塑新作,并在“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上集中亮相。以各具特色的形体塑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冬奥代表性竞技项目的精彩瞬间。
而参与《馆长说馆藏》栏目,则是中国美术馆通过媒体平台让藏品“活起来”的实践举措之一。在不久前录制完成的三集节目中,吴为山解读了六件中国美术馆的典藏精品,恰恰都与体育,特别是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透过这些作品,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体育与美术的融合,多层次地感受到中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发展格局。
吴为山于2014年为南京青年奥运会创作的大型雕塑《火炬手》,以理想主义的夸张手法,通过长长的腿跨步向前奔跑的姿态,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力量之感,一种理想的崇高之感,以及一种跨越时空、跨越文明,始终向前的奋进之感。
朱成1985年创作的雕塑作品《千钧一箭》,以李玲娟参加1984年奥运会场景为灵感,虽然元素简单,却非常巧妙地融体育竞技的力量之美于雕塑艺术语言之中,充满张力地表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员的自信、力量和信念。
徐启雄1984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决战之前》通过中国女排在决战前聚首抚掌互勉的一瞬,表现出女排姑娘们必胜的信念,抒发出一种为国争光、敢于拼搏的高尚情怀。
黄胄于1953年创作的国画作品《打马球》和刘开渠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雕塑作品《踢毽子》表现的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体育形式。民间体育运动那种朴素的热烈奔放,给了黄胄很多创作的灵感,而踢毽子这种充满了童趣的传统体育项目,则被刘开渠用雕塑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两件作品不仅展现了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向世人讲述了中国人民享受体育运动、普及体育运动、传承体育文化的生动实践。
体美通心
映照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在纪念顾拜旦逝世80周年之际,吴为山应邀创作的雕塑作品《顾拜旦》落户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巴赫主席为雕像揭幕并给予高度赞扬。为表彰吴为山对奥林匹克文化作出的贡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特别向吴为山颁发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奖。吴为山在分享创作灵感时说,他在研究相关文献、参阅顾拜旦生前照片记录等的过程中,从顾拜旦身上感受到一种饱含温情的自信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想的光芒。这种宽阔的文化胸襟、追求世界和平的理想、饱含温情的人文关怀,都让自己甚为感动。而在吴为山看来,这又恰恰与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完全契合。于是,这尊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顾拜旦雕像,也就凝结了中国人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与追求,成为国际奥委会的永久收藏。
2020年1月,应巴赫之邀,吴为山带领中国美术馆一行到访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与巴赫主席、于再清副主席亲切会面,国际奥委会专门升起了中国国旗,以示对中国朋友的欢迎。吴为山并向巴赫赠送了雕塑作品《问道——孔子问道老子》。吴为山表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儒家思想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儒家认为体育活动只有以德调和、以德融通,才会超越自身。孔子所言君子“六艺”中的“射”“御”,在现代奥林匹克比赛中也有类似项目。孔子心中的“射”讲究礼让精神,在乎竞争的公平,体现的是君子之争。这与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是一致的。
在世界人民的热情瞩目之中,在顾拜旦的微笑目光之下,当五环之光与中国之美在“双奥之城”再次相拥时,我们更可以说,融汇相通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总是在努力搭建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在一个多元丰富、精彩纷呈的世界中,一起向未来!
(作者系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