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年味最有老子的智慧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1日   第 10 版)

刘宁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每当它来临,心里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与期待。其实,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春节的内涵很是微妙。七夕会想起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端午会想起屈原泽畔行吟,中秋更是伴一轮明月、享受阖家团圆的日子。春节似乎包含了很多很多,又似乎只集中在一个很抽象的新年的“新”字。

其实,这个“新”字恰恰是极丰富的。“新”是新的开始,旧岁中一切纷杂,在除夕的爆竹声中,都仿佛消失,人生和世界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头。王安石在《元日》中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明初诗人叶顒说“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己酉新正》)。伴随着冉冉升起的旭日,春意洒满山河大地,所有人都在为新的开始而欣喜。新年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充满无限的希望。

“新”还是心灵的焕然一新。只有忘记了旧岁的种种纷杂,我们才能和更本真的自己相遇。《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陶渊明在《饮酒》中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其实每一个新年,都是让我们放下奔波劳碌,回到最质朴的亲情中,回到最放松的自在与自得里。在新年锣鼓的狂欢中,每一个人的兴奋,都带着孩子的天真。

春节在历史上形成的习俗,大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丰富的,忙年、除尘、祭灶、贴春联、包饺子、祭祖、守岁、放鞭炮、拜年、走亲戚……真是数不胜数。人们用各种努力,来表达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一个“新”字如此简单,但对“新”的祝福,却是最难表达的。我们在明月下,和家人一起品尝月饼,就会感到中秋佳节的满足;在五月的清江上赛龙舟、吃粽子,就会感到过了一个充实的端午节,但是,怎样才算是过了一个年味满满的春节呢?其实是很难有答案的。吃了年夜饭守岁的人,可能会遗憾自己没能在腊月里为新年做好准备;而正月里是否要天天庆祝,直到元宵节,一个新年才算完整?

《二十四诗品》中曾经精妙地写道:“如逢花开,如瞻岁新。”这动人的体验,是属于诗中的“自然”一品。想想真是令人叫绝。鲜花初绽,新岁初临,这原是一种天地之自然,无论是隆重庆祝,还是悠然陶醉,新年的新意永远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如此令人兴奋,却又不知该怎样待它、怎样祝福它才好,这难道不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恍兮惚兮,难描难画!

看来要体会春节最浓的年味,不妨品味一下老子的智慧,在辞旧迎新的这一刻,放下疲惫的行囊,停下奔忙的脚步,无论是狂欢贺岁,还是与亲友温馨团聚,都真正卸去烦恼,在轻松与欢快里体会精神的新生。万象更新的世界,可以重温人生的初心,初心如此澄澈,有生生不已的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022-02-21 刘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695.html 1 年味最有老子的智慧 19,6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