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评论

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3日   第 12 版)

作者:王济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做强经济基础,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物流网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铁路、公路、机场、口岸、港口、互联网乃至管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方面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和运转高效,对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意义。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推进战略型、枢纽型、通道型、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效,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以及国际化重要港口、机场、5G网络等为主体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内外联通成就突出,为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通畅、提升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短板,应予高度关注和解决。比如:以铁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尚存在“肠梗阻”现象,铁路专用线“接不上”“建不了”“用不起”问题较为突出;港口设施和服务能力难以保障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多方联动与协作,货物压港、一舱难求局面日益严重;“物流-产业-贸易”融合发展机制尚未形成,物流通道运行效率和规模效益偏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缺失,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展缓慢;互联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缺乏整合,信息孤岛现象制约多式联运难以实现“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等。

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举措,是主动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以及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拓展市场回旋空间的政策工具,应当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战略思维,加快补齐物流网络短板,全面提升运行效率效益,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促进国内开放型经济体系与开放型世界经济秩序有机融合。

统筹推进全国性物流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协调东部港口与中西部物流枢纽布局与运力安排。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加强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实现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同管理,避免各自为政。支持跨省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省际交通运输互联互通障碍。加快推进东部沿海疏港铁路改造,完善班列集结中心及配套物流园区建设,探索高速货运铁路建设。推进沿海地区内陆无水港布局和铁路无轨站建设,加快完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功能等,提升国际货物运输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物流网络内外联通的组织化水平。推进交通枢纽园区、铁路专用线、航空货站、集散分拨中心等建设,打通“肠梗阻”和“微循环”,解决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加快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为多式联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铁路专用线进港口、进园区、进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优化海铁联运组织,重点发挥好港口龙头作用和铁路骨干作用,开展国家海铁联运过境运输试点,统筹国际物流通道融政、关、港、站、企为一体的业务流程。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组织和运营的市场主体。创新物流组织方式,培育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经营主体和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支持骨干企业完善围绕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际贸易通道沿线节点设施开展对外贸易能力建设布局,加强物流网络资源整合,提高跨区域和跨境的协同运作能力。鼓励联通内外的物流项目投资平台和大型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联合经营、战略合作等方式,共同组建物流运营主体企业或企业联盟,强化物流运营的资源整合。统筹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的统一运营平台与区域性平台联动发展,引导区域性平台公司差异化分工,并结合本地产业资源禀赋,发展个性化、定制化的运输服务。

探索推进多式联运标准规则之间的有机衔接。加快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形成适应多式联运的货物品名、类别划分、装载托盘、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多式联运运单格式,探索“一次委托”“一单到底”的全程服务模式。开展基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的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加强国内多式联运“一单制”规则与国际市场应用认证的衔接。探索建立多种运输方式联合承运的互信互认互通机制,推进公铁、铁海联运服务规则和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制订和完善多式联运的运营单证、信息交换、结算支付、保险理赔等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加快整合通畅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打造全国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多式联运全链条动态监测机制,实现货物运输可查询、可跟踪、可追溯。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提升货源、车源、仓源、人员等物流资源的高效匹配,提高物流设施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成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交易数据、监管数据、物流数据间的交换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联通政府部门、口岸监管、物流园区、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数据,为政务服务、实时监管、数据互换、信息共享提供多式联运业务在线服务。

建立健全物流网络节点有序对接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交通运输法、多式联运促进法,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龙头法”和相应配套法规的修订,进一步理清各环节、各主体责任事项。明确多式联运托运人、承运人的责权利和制订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的规则衔接。把多式联运绿色发展纳入物流网络建设的法规体系,建立减碳、低碳运输约束性指标,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联通中推进气化、电气化、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使用,助力形成安全高效绿色物流网络体系。重视关联性法规间的衔接和配套,加强物流网络与产业、贸易、数字、金融等深度融合,牵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法律支撑。(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2022-03-03 王济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0394.html 1 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20,3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