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汉民
“双碳”战略意义非凡,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OECD国家(指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的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需要的下降空间仍然较大;从全球而言,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承诺,落实“双碳”战略预示着我国正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和贡献者逐步成为引领者,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迈入新时代,气候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首先,要深入学习,围绕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对标对表。例如,欧盟最先制定长期减排目标,已有11个成员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年,德国、法国、瑞典等多个成员国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政治目标,《欧洲气候法》详细规划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采取的必要步骤,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并且对其可能造成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进行前瞻性预判。
尤其是要对《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进行全方位研究,这是中美博弈背景下罕见的共同合作协定,也是中美现有最大的合作空间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对照该宣言逐条分析,预估其对国内产业的中长期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才能确保“双碳”战略顺利推进。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此作了重要部署,辩证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对于在复杂环境下更好实施“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牢牢掌握“促发展、保安全”的主动权,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才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其次,深入调研,围绕重点领域,精准建言。落实“双碳”战略,层层深入,有的放矢。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针对10个方面提出了几十余项具体任务,从国家经济转型、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目标。如何从“纸上蓝图”一步步落地、落细、落实,就需要把调研做得深一点,把问题挖得透一点,把建言做得实一点。例如,在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重要抓手。如何通过稳定的价格、活跃的市场,进一步发挥碳交易对企业碳排放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并积极促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这当是我们思考的内容。又如,“碳足迹”将成为工业生产领域极为重要的一项国际指标,欧盟已经在此方面展开探索,2023年起将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进行思考和充分的准备,试点对部分工业产品的全产业链碳足迹进行记录、细化、分析、控制。
第三,深入思考,围绕“双碳”战略尽快研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双碳”战略在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发展目标,既覆盖经济发展方式,又涉及社会生活观念,可谓“广泛而深刻”,其法治保障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工程,包括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碳排放权交易等诸多方面,单单设立一部综合法,目前而言很难穷尽且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在立法思路上,可借鉴民法典立法经验,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紧迫性强的专门行业领域着手,率先设立专门法律法规,循序渐进,时机合适时,再考虑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设立综合性法规。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