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刊

《人世间》:用情用力讴歌人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28日   第 12 版)

梓涵

央视一套热播大剧《人世间》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原著作者用足足115万字,从上世纪70年代写到本世纪10年代,涵盖了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

剧情以北方城市的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为背景,讲述工人阶级周家一家五口人中的三兄妹周秉义、周蓉、周秉昆以及邻里朋友们近50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并将其嵌入中国社会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变动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做一个好人是他们的信念或者说是信仰,一串串朴素却折闪着人生哲理的文字,潺潺叙述时代之风如何拂过每一个平凡个体,和他们在与命运抗争、努力创造生活品质、工作业绩中的困惑、挣扎与沉浮。

周家长子周秉义去西北做了第一批下乡知青,后来考上北大,走向仕途,将为人民利益服务的理想走向现实;长女周蓉,为了爱情追随诗人冯化成远赴贵州偏僻的山乡,后经不懈努力,与其兄一同考入北大成长为一位女高知。可以说,作者与编剧都在有意设置这样一种形象:在周家,越有出息的,越叛逆、越“白眼”。老三周秉昆的童年是无忧而幸福的,青年时期经历下岗、重新找到工作,人到中年终于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小富即安,却突然遭遇中年丧子和身陷囹圄的飞来横祸。跌跌撞撞,一波三折,光鲜与背运共在,失意与欢笑交叠,《人世间》试图用以周秉昆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大半辈子来反映“无常”的生活本义。好几次,读者和观众都要怀疑周秉昆这个角色撑不下去了,但他没有。他的世界维度里是做一个好人,就像梁晓声说的那样:“如果说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类物种,那么这一物种的进化方向只有一个,便是向善。善即是美,善即是优。人与人的竞争,所竞善也。优胜劣汰,也必是善者优胜。”

一言以蔽之。观看电视剧《人世间》,由于剧组主创的总体把握和演员的倾情投入,人物群像,林林总总,个性鲜明。其时代感之明确、历史感之厚重、人性之复杂,都令观众唏嘘不止,回味无穷。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梁晓声是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纵观其文学作品,皆源于深厚的生活根基,富含厚重的人生哲理,闪射平凡却伟大的人性光辉。也因之,观剧时观众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得失,从而在审美鉴赏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升华。这也是好的文学作品能弥久醇香,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所在。

《人世间》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曾在采访中提到:“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如此,我们又在呼唤什么?看完《人世间》,观众会有自己的理解。”今天的世界并不完美,我们看不见的隐秘角落仍然藏纳黑暗。回望过去,不仅为了感念,更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同时又告诉人们,人生之路从无坦途,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学会挣扎,学会砥砺前行。这芸芸大千世界,原本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所构组,那些光鲜的大人物,是在这个庞大群体的基数上付出了更多更艰辛的努力奋斗所获得。《人世间》获得的巨大成功,周家三姊妹“真不容易”的成长经历,皆昭示了天道酬勤的人生真谛。

2022-03-28 梓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208.html 1 《人世间》:用情用力讴歌人民 22,20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