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课外阅读也可以说是家庭作业。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意味着阅读成了一种不得不做的事,并没有太多乐趣可言。这就是为什么阅读讨论的主题书最好从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作品里选。或者说,要从能令孩子们产生热烈期待的作品里选,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有本事让孩子们对他选定的读物产生期待。
——(英)艾登·钱伯斯
许多学生最讨厌的就是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如果课外阅读变成了学生的硬任务,成为他们不得不去完成的作业,学生即使阅读了,效果也未必有多好。但是,如果课外阅读的书籍选对了,选的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书籍,学生一旦阅读就会爱不释手,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推荐充满期待。钱伯斯认为,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功。没有不爱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选书的老师。“只有不知变通、专断地选择读物,才会造就出不情愿、对图书没有感应的读者。”当然,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本推荐给孩子们的书都能够得到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准备考试和作业的相关阅读,有时候是难以达到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程度的,但这样的课外阅读又是“无法避免”的。这样的时候,只要老师把握好尺度,仍然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讨论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概言之,让孩子们对每一本书充满期待,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阅读就渐入佳境了。
针对一本书展开讨论,讨论的性质与质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怎么读这本书:花了多少心思,哪一部分令人觉得乏味,哪一部分被略过不看,哪一部分特别振奋人心;什么情节引人深思,什么情节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什么情节又触动了对过往的回忆和阅读经验;又是哪个章节使我们接触了未知的领域。因此,如果我们打算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发挥所能,畅谈对一本书的看法,我们就要先考虑他们阅读的情境:阅读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完成的?
——(英)艾登·钱伯斯
阅读的讨论绝对不是老师拿着一本书,让孩子们围绕这本书发表自己的感想那么简单。阅读的讨论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是需要考虑不同的地点和时间的,也是要考虑孩子们对这本书的了解和把握程度的。钱伯斯所说的孩子们花了多少心思,对哪些内容和情节印象特别深刻等,就是关于阅读的内容与方式问题。他还特别就课堂里的阅读和课外的阅读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在学校里阅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数量的图书。没有足够数量的图书,就只能够采用对全班同学朗读的方式,或者学生们在课外传阅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主张,对于最重要的基础阅读书目,要按照班级最大规模人数配备复本的原因所在。课堂阅读,人手一册进行班级共读,是最理想的状态。在图书数量不够的情况下,课堂朗读的好处是能够保证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听完一本书,“不必担心一些人会半途而废,或者无法在限期内完成”。但是钱伯斯强调,“读完”和“听完”毕竟是两回事,两种经验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彼此取代的。课外阅读和重复阅读,对于所选择的图书就要更加慎重,更加考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这个时候的阅读老师是看不见的。另外,讨论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在阅读完成与讨论之间的“中场休息”时间不能够相隔时间太长,否则学生对书籍的印象会淡化,表达的冲动会弱化,许多想法也会烟消云散。他的建议是最多隔一个周末就要讨论。同时,孩子们在课余非正式讨论也非常重要,要鼓励孩子们私下议论阅读的感受,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是非常管用的。
如果说所有新的阅读都要依赖之前的阅读经验,那么想提供读物的大人就要知道孩子曾经读过哪些书,曾经听人说过哪些故事。除非一本本地记录孩子们的阅读书目,否则就无法适时地提供新的读物。简言之,指导老师在选择阅读讨论的主题书时,必须有明确的理由,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只凭一时冲动。这个选择必须定期检查更新,对图书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要随时掌握出版信息,要和其他同事保持联系,分享阅读和教学方法。
——(英)艾登·钱伯斯
儿童的阅读是有阶梯的。“每一次阅读都得仰赖先前的阅读经验”。虽然现在的各种儿童阶梯阅读理论和实践探索很多,但是这些分级基本上是基于年龄或年级进行的。其实,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之中,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阅读基础和阅读经历,也有着不同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所以,在为他们选择图书用于讨论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他们之前读过什么。钱伯斯特别推荐阅读记录的方法,认为没有任何办法比真实地记录孩子们在什么时间读过的每一本书更加有效。所以,我也强烈建议家庭和学校联手,为孩子建立这样的阅读记录的档案。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阅读记录,其实也是孩子们的阅读史和成长史。在孩子们长大之后,让他们学会自己接着记录。这些记录,会构成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地图。老师在了解孩子们(不是某个孩子,而是大部分孩子)的阅读情况之后,选择的书就会更加契合孩子们的需要,更有针对性。同时,老师一方面要关注各种图书信息,不断寻找那些对孩子们胃口的好书;一方面也要多与同事交流分享,一起讨论把什么样的图书推荐给孩子们。把最美好的图书给最美丽的儿童,为他们记录下他们所遇过的精神风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