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阅江楼上阅风流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7日   第 12 版)

作者:赵凤平

滔滔的西江水,带走了多少的历史尘烟;巍巍的百年阅江楼,留住了多少的红色记忆。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阅江楼,是肇庆八景之一。它坐落在城区正东路的石头岗上,是一座两层的红色四合院式古建筑,分东西南北4座楼,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连通。阅江楼南临西江,居高临下,气势非凡。登楼凭窗眺望,可见江水滔滔,波光点点,青山连绵,两塔相望,一派的诗情画意。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的阅江楼500年来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

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阅江楼,已更名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江楼的西楼,是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东楼是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厅。从西到东走一圈,可见士兵宿舍、团长宿舍、政治处、参谋处、会议室等等的场景复原陈列和独立团的史迹陈列。看着那简陋的团长宿舍,宿舍里只有半米多宽的不能转身的简陋木床,我就知道,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铁军,有着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团结。

独立团成立时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掌握和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这支队伍全称为“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广东区委指示独立团同步成立中共党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军队组建的第一个党支部)。独立团的党支部经常开会研究如何开展工作,强调党员在日常行动中,要廉洁自律、无私无畏。

为了迅速培养起一支可靠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队,根据党的指示,独立团以苏联红军的模式,从体魄、军事、纪律、政治多方面加强训练,并强化独立团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建设,使独立团成为组织可靠、思想革命、军事过硬、军政兼优的真正革命军,为日后在北伐战争中屡立奇功奠定了基础。

独立团平时特别注意以实战进行练兵,平时严格实行军事训练,注意培养士兵们的革命精神和斗志,使其保持铁一般的意志。独立团在肇庆驻防五个多月,期间严格执行三讲四操,三讲是上、下午、晚上都进行一次讲课,四操是早晨、上下午、晚上各进行一次操练,还经常到附近的鼎湖山、七星岩、南校场等地进行实地演练,希望将士们练成“铁脚马眼神仙肚”。

1926年5月1日,有着铁的意志、铁的纪律的叶挺独立团,从肇庆出发,在广州集结,出师北伐。作为北伐先遣队,独立团首战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后来,从这支英勇的铁军中走出5位元帅、7位大将和165位将军。叶挺独立团当时在编人数是2100多名官兵,能走出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堪称是军营中的“奇迹”。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几十年间,笔者曾无数次站在阅江楼的窗前看西江帆影。今天,我一样凭窗远眺,眼前的江水、一如既往,不舍昼夜、奔流不息;岸边我们的生活,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系肇庆市民进会员)

2022-04-07 赵凤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664.html 1 阅江楼上阅风流 22,6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