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闽南人过清明 古早味里思故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8日   第 10 版)

图为正在制作的润饼皮

本报记者 王惠兵

又是一年清明时。

对于土生土长的闽南人来说,清明节和古早味的“润饼菜”几乎可以画等号。

润饼菜,又被老一辈称为“思乡菜”,也就是春饼。一层层薄饼里卷的不仅是美食美味,还有闽南人的故乡情怀。

清晨,天蒙蒙亮,在泉州郊区小渔村浔埔,袅袅炊烟已从绿柳围裹的李春英家的老屋升腾而起。

李春英的祖辈都曾以卖润饼菜为生,流传下来的是正统的古早味。而在20多年来的时光里,做润饼菜也早已成了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炭炉一点点升温,李春英开始捏着手中弹性十足的面团,迅速向着烧热的平底铁锅上走一圈,一贴一划,手起手落间就是一个完整的圆。

说话间,不过是几十秒,面糊就被热力烘干成一张薄薄的面皮,最后只见她用铲子挑起,一张润饼皮就算完成了。

“润饼菜好不好吃,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润饼皮’的手艺。润饼皮,要薄,又要有韧性,才是最好的。”李春英说。

的确,她做出的润饼皮轻薄如同纸片,轻轻拿起一张,甚至可以透光,韧度适中,完全不用当心会折破。

日头一点点升起,李春英的润饼皮也一层层叠高。不多时,一起完成的还有她儿媳妇在老屋厨房里忙了一早上的“成果”——蒸炒炸炖,鱼肉鸡鸭,厅堂祖先供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肴馔,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润饼菜需要的配料,像红萝卜丝、绿豆芽、荷兰豆丝、豆腐条炒蒜、糖炒浒苔、花生末等等。

“祭祀礼结束之后,一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吃饭。”李春英说,为了方便,家家户户都爱把祭祀礼上的各种菜肴一齐倒入锅中拌匀加热,然后拿出碟子铺上一层薄薄的润饼皮,加入各自喜爱的浒苔、花生末及不同菜肴,再抹上甜辣酱,双手卷起来就可以吃了。

“如今除了清明节,许多老泉州人在除夕也会做着吃。”李春英还告诉记者,一个个鼓鼓扎实的润饼,还寓意着包金包银、招财进宝,对家庭未来寄以美好的祝福。

在闽南,除了润饼菜之外,清明粿亦是清明节必吃的一道小食。它又名青团,也是我国南方汉族特色食品之一。

“绿油油”的清明粿,是用艾草或鼠曲草做成的,若以糯米粉揉成薄粿皮,炒小麦磨粉调糖水做馅,还叫“麦馅粿”;另一种甘薯干磨粉加糯米浆揉成粿皮,豌豆沙或绿豆沙加糖为馅,则叫“豆馅粿”。两种粿坯都搓成小皮球状,抹上食用油,外用高粱叶包裹,蒸透即成。甜的、咸的、黄的、绿的,满足着大人小孩的味蕾。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午饭过后,身着汉服,穿梭在老街的年轻人们,亦成为传统节日里的一道风景。

2022-04-08 王惠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106.html 1 闽南人过清明 古早味里思故人 23,1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