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畸形加班文化”亟待纠偏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25日   第 06 版)

王启轩 本报记者 吕东浩

近年来,随意安排劳动者加班的现象在一些行业呈现“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其中一度流行的“早9点至晚9点、每周工作6天”的“996”等工作制,更是令职工不堪重负。今年3月份起,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等多地出台“新规”,针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超时加班现象加大整治力度,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

“是时候为‘畸形加班文化’纠偏了。”大连市政协委员李宇调研了解到,因为成天加班,不少年轻人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工作强度过大致使正常生活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而事实上,“996”工作制本身就属于违法。李宇介绍,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个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每日不得超过3个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个小时。2021年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指出“996”工作制严重违反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超时加班损害了企业应有的人文关怀,背离了劳动者和社会的心理预期,决不能成为一种职场潮流。”李宇建议,一方面,监察机关、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方面应对超时加班现象给予更多关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劳动者如果面临强迫或者半强迫超时加班,要勇于、善于依法维权。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包括如何处罚超时加班、如何定义必要性加班和非合理性加班,完善相应制度和细则,加强规范落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大力倡导人文关怀,积极培育良好企业文化。

2022-04-25 王启轩 吕东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616.html 1 “畸形加班文化”亟待纠偏 23,6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