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硕
会展经济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的标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但随着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展产业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环境监测室主任温香彩建议,在“双碳”目标下,要转变会展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推动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实现碳中和。
据温香彩介绍,近年来,碳中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的青睐,大型会议展览活动进行碳评估已逐步成为趋势。
例如,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5万吨二氧化碳,由印尼政府植树造林及联合国与会职员购买碳排放额度等方式抵消;2014年APEC会议,通过在北京怀柔区和河北康保县种植1274亩林木抵消该会议所产生的3903吨碳排放,也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APEC会议;2016年中国G20峰会、2021年10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COP15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等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碳中和。
同时,随着党和政府对低碳环保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低碳特别是大型会议活动低碳评估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规定。
但温香彩发现,总体来看,国家层面还未出台关于大型会议展览活动碳中和的强制标准,评估与认证机制也不够完善,再加上过程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大型活动组织者积极性不高或参与度不高。
为此,她建议:第一,要加快制定大型活动碳中和国家标准。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对象、范围和边界,确保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统一;同时对大型会议活动的减排措施与碳抵消过程,明确计量精度与抵销方式,为各会议展览开展碳中和提供明确指导。
第二,尽快出台大型活动碳中和的评估与认证标准,规范认证流程,设定评价等级与相关指标,并对评估与认证结果进行公开披露,鼓励更多大型活动能参与其中。
第三,推动对大型会议展览活动普遍实施碳评估。根据各阶段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后期应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最终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碳中和程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