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萍
5月12日,收到我的学生时光发来的照片,加之看到各个微信群里的消息,14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第一时间里,我脑子中迸发出一个执念:“我必须马上要到汶川第一线!”我知道当时汶川一定需要大量的社会力量帮助。我和丈夫叶金森看着电视里惨烈的画面,随即召集几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在学生时光的协调下,收集了大量生活必需品与救灾物资,坐上飞机直奔四川。在震后第三天,我们一行人抵达已经几乎被夷为平地的绵阳市北川县。对于当年这个看似“莽撞”的行动,用时光的话来说,他感谢我给了他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震后灾区的道路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高速、铁路、国道、省道都已瘫痪,我们一行人飞到成都后,改乘汽车奔赴一线。道路崎岖,几乎没有一块平地,不停的颠簸使我的身体愈发难受。直到汽车无法通过,我们遂下车步行前往北川。一路上,我看到的全是残垣断壁,很多山头、丘陵仿佛被劈开,变成了一处处悬崖陡壁,路上泥泞不堪。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那是一生走过的最漫长的路。毫不夸张地说,我基本上是连滚带爬、翻山越岭、踉踉跄跄地走到北川……
地震后天气反复,经常下雨。一连几天,暴雨、大雨、小雨不断。刚刚到达北川,我们没地方住,只能睡在自己背的帐篷里。越离震中越近,地无一寸平,晚上只能睡在睡袋里。在我们睡袋不远处,就有等待妥善安置的遗体。前两天还是鲜活的生命,可是现在只能这样躺在冰冷的环境中,让我一次次感到大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为了避免大灾之后有大疫的发生,来自社会各界的团体、机构积极配合当地消防部队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当我第一次来到北川体育馆时,映入眼帘的是数百张年幼无助的脸庞,一双双渴望求生的眼睛。他们大多都因地震失去了亲人与家园,成为孤儿。看着他们,我心疼得流泪。
在那里,我和凤凰卫视《冷暖人间》剧组相遇了。我和主持人陈晓楠一起去采访,力图了解更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名男老师的描述让我至今感怀悲怆:他和他的妻子都在一所中学任教,他有幸跑了出来,而他的妻子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撑住班级的门框,让学生们从她身体所形成的“门洞”中逃出。一个弱女子,用自己躯体撑起了生命的希望,最后不堪重负被掩埋。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十几个孩子生存的希望。我看着这名男老师,被救出来的孩子就坐在他周围,早已泣不成声。我不忍再听下去,心如刀割一样。我和陈晓楠连同摄制组一道,向他们深深鞠躬。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悲伤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残破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它们传达的不只是悲伤、更多的,是力量。
我不仅要尽自己所能投入救援,更要以艺术的形式安抚受灾群众的心灵。几天后,我应邀到帐篷小学,为那些孩子举行震后的“第一课”。我借用京剧人物林冲、岳飞的事迹,来鼓舞这些学生,激发他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期望,对重建家园的勇气与决心,给他们坚持学习、坚持奋斗的底气,增强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告诉他们这样才能不辜负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不辜负在地震中逝去亲人们的遗愿。我们教他们京剧的“山膀、云手”,教他们简单的京剧唱段,用传统艺术、用演唱帮助他们暂时忘却内心痛楚的伤疤。哪怕是仅仅几分钟,看到一个个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对于我而言,已经心满意足了。
随后,我们又回到绵阳市,与绵阳歌舞团一道组织救灾义演。我把自己的空行李箱放在舞台中间,演唱完毕,带头把全身上下除去买返程机票的钱之外所有的钱全放到这个行李箱中。现场观众十分感动,几乎在场的人都把自己身上能掏的钱全捐了出来,去救助汶川的同胞。在义演的过程中,我还收留了一名在地震中失去家人的女孩为义女,把她带到北京教育、培养,现在她已经成长为一名舞蹈编导。
随我同去的学生时光筹措了大量的文具和书包,直接从机场拉到救灾前线。在帐篷小学边上,学生们排成一排,挨个领取文具。在地震现场那些日子里,我们走到哪里,就把人民大学的旗帜带到哪里。这么做是要告诉自己,也是告诉在抗震救灾前线的人们,我们时刻伴你们同行,希望永远与你们同在!
2008年,我的丈夫叶金森已经将近60岁,而我也将近50岁。10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都不住地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冲动念头让我们义无反顾、不顾安危,第一时间到前线去?我清晰地记得,当电视上报道汶川地震的新闻时叶金森那急迫的眼神,以及毅然支持我到第一线去的决心。他身在梨园世家,深受传统文化滋养,当时虽然还肩负着在美国大学的讲学任务,但是他和我一样,都将这一切置之脑后。我衷心感激他,更感谢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培育。我是一名艺术家,更是一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骨子里那种对民族的责任感,传统文化对我的滋养,让我本能地产生了那种“冲动”的念头。
后来,我作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随外事代表团到希腊访问。在希腊国会,我以在汶川的例子来向世人阐释为什么中国能崛起——中国与希腊都是文明古国,中国戏曲和古希腊悲喜剧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太多相似之处。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国情怀为大,“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这种情怀数千年来滋养了代代华夏儿女。
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遭遇过无数灾难,依然不屈不挠,繁衍出了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悌廉”的价值观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痛定思痛,我们不要忘记在灾难中逝去的人们,不要忘记灾难带来的启示,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伤痕,更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抵抗灾难的决心与气魄!
缅怀汶川大地震,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认真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向上、向前的强大力量。如今,面对无情的疫情,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作者系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