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培玺
近年来,我国火电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迅猛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较高,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火电降碳技术主要包括以深度挖掘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潜力为核心的低碳技术、以“火电+CCUS”为核心的零碳技术,以及以BECCS为代表的负碳技术。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要求,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深化应用基础研究。
从目前情况看,火电降碳技术研发应用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对火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尚未形成共识,火电大规模降碳投入较为谨慎。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储能在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方面被寄予厚望,有观点认为“新能源+储能”可实现对传统火电的替代。二是缺乏国家层面明晰的火电降碳路径,降碳技术研发各自为政。我国已出台《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但“三改联动”仅是火电降碳技术的“入门级别”,远远无法满足电力系统零碳排放目标,必须通过CCUS、BECCS等“高阶降碳技术”才能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目前,我国对火电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尚无明确规划,降碳路径难以形成合力。例如,CCUS项目多为企业自行建设运营,缺乏跨行业跨区域统筹,产业链衔接不畅,技术突破难度较大,而BECCS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试验阶段,尚无示范项目。三是火电企业经营普遍困难,对降碳技术研发和装备投入有心无力。近年来,煤价持续上涨,火电企业成本高企,盈利愈发艰难。数据显示,2021年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五家核心上市公司合计亏损254-4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58.7%-354.3%。若火电经营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企业将难以抽出足够的资金投入降碳技术研发。
为推动火电降碳技术研发,建议出台火电中长期发展指导意见,为火电价值发挥和降碳技术研发指明方向。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以及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安全降碳”工作要求,坚守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底线,利用好火电存量资产,把握并科学发挥火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和灵活调节能力,充分释放煤电存量资产价值,为煤电脱碳降碳技术的全方面应用和新装备、新技术、新示范项目的大规模推广预留足够时间和空间,促进火电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火电降碳关键技术攻关创造良好环境。围绕能源供给转型和脱碳降碳需求,在推动煤电行业“三改联动”的基础上,强化低碳燃料替代与过程智能调控、余热余能高效利用等研究,持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综合考虑生物质资源可获取量、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等条件,制定“火电+CCUS”、BECCS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发展目标,培育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降低全流程成本,推进深度脱碳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电力系统净零排放。
此外,还应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为降碳技术研发提供坚实保障。在火电企业普遍因煤炭涨价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大环境下,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出台煤炭交易限价措施,将煤价调控至合理区间。完善应急备用和调峰补偿机制,通过煤电联营、完善容量电价、健全储备和应急机制等措施,保障煤电机组作为基础性、调节性支撑电源合理收益。将火电降碳技术纳入国家重大低碳技术范畴,从设备补贴、电价制度、碳市场交易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为火电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