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5月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中国残联于5月13日举办的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透露,全国残联系统和有关部门将开展包含“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宣传力度,多部门将合力确保3年内完成新增100万残疾人就业的任务。
“十三五”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80.8万人
发布会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就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残疾人就业质量逐步改善,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80.8万人,超额完成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一级巡视员解宏德介绍,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发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等专项扶持政策,还制定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税收优惠减免、政府优先采购、职业技能提升等文件。
二是残疾人就业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发展。一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专项招录残疾人公务员实现突破;一些互联网企业推出面向残疾人的云客服、电子商务、居家就业等专属岗位,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盲人按摩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达到1.2万余人,盲人保健按摩人员达到11万余人。此外全国建有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余家,安置10万余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北京、浙江等地创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方式,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
三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更加精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2700余家,就业服务工作延伸至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标准化正在建立。“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实名制系统”实时准确掌握1800余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数据,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加精细化服务。搭建起“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提供岗位推介、在线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
四是残疾人的人力资源比较优势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残疾人虽有身体障碍,但如果能发挥其自身“代偿功能”,从事一些特定的行业反而较健全人更具优势。解宏德举例说,聋人的形象思维特别发达,且不易受环境噪音影响,非常适合从事产品加工、工艺美术、设计类工作;盲人的触觉和听觉极其灵敏,适合从事中医推拿、音乐类、语言类工作;智力残疾人和康复后的精神残疾人做事特别专注,适合从事简单重复的手工劳动。
“用人单位履行招录残疾人的法定义务,不但能够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符合条件的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残疾人员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解宏德表示,许多用人单位反馈,残疾人员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工作稳定性强,离职率低。此外残疾人员工的自立自强精神也是对健全员工的鞭策和激励,增加了企业的包容性和社会责任意识。
多部门合力促进残疾人就业
“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解宏德说。
这些问题包括未就业的残疾人残疾程度较重、文化程度较低、就业能力不足;残疾人就业规模和残疾人就业层次提升难;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社会偏见和歧视;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对残疾人就业影响较大;此外,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求职面临新挑战。
解宏德表示,将进一步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强化残疾人就业优先政策,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确保3年内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的任务目标。
根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相关内容涉及24个部门。“下一步,将形成一股合力进行推动。”解宏德举例说,各级宣传、人社、残联部门将共同开展2022残疾人就业宣传年活动,引导更多用人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工作;各级人社、残联部门在今年“助残日”活动期间,将共同开展为期1个月的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人社、教育、退役军人事务、工会、妇联、残联、工商联部门共同开展2022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
“这是首次将残疾人作为重点群体纳入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中。各级人社、教育、文化和旅游、财政、残联还将共同实施‘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解宏德还透露,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残联近期将联合发文,共同组织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进一步拓宽残疾妇女就业创业渠道。
据了解,中国残联近日刚刚印发了残疾人组织助残就业项目推广方案,中国残联的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实施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广泛社会影响、品牌化的助残就业项目。例如,中国智协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实施“支持性就业”项目,积极培训就业辅导员,提高智力残疾人职业能力和就业比率;又如,实施“手拉手社区康复就业”支持项目,在每省建立1个康复者及家属培训基地,探索建立精神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社区。
此外,中残联还将对全国800余万未就业残疾人开展调查,摸清需求,集中精力帮助具备就业条件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对约3万名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一人一档一策”就业服务。为更加方便残疾人申领“两项补贴”,从2022年5月15日起,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服务。
科技助残创新就业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发布会上透露,中残联还将借力科技助残创新就业模式。
其中中国盲协将积极开展“‘看见’数字化”盲人商户关爱行动,推动盲人按摩互联网就业创业;与相关单位开展盲人声音主播、音频编辑等就业技能培训;利用互联网商业音乐平台,推动盲人音乐人才互联网就业工作。
中国聋协持续推广“讯飞听见”App、“音书”App、畅听王卡、今声优盒、急救报警平台的应用实践,推动扩大速记同步字幕、FM无线调频的覆盖面,全方位改善聋人无障碍环境。
中国肢协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中移在线众包平台重度肢残人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招募困难和重度肢残人居家就业,在线完成业务。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际举措,是支持残疾人平等参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实际举措。”解宏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