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莹莹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与手语翻译黑虹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使用手语“唱”国歌。今年3月4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邰丽华又一次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聋人演员再次用手语“唱”国歌。
“手语版国歌”是怎么来的?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主任刘娲目睹并参与了“手语版国歌”的规范化历程。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国人都熟悉。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跟随旋律“唱”出国歌。特别是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颁布,用规范统一的手语“唱”国歌,成为广大聋人表达爱国热情的强烈诉求。
刘娲介绍说,在2003年之前,我国并没有规范的“手语版国歌”,各地聋人使用各自的手语表达国歌,加之各地手语存在方言差异,手语版国歌并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出版的《中国手语(修订版)》第一次收录了国歌的手语表达方案。
“然而,受当时条件限制,该方案仍无法完整准确表达国歌各个乐句的确切含义,未上升为国家规范。”刘娲说。
2015年,中国残联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明确要求“到2020年,颁布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相关规范标准”,要实现规范的国歌手语。
2016年12月,中国残联郑重委托中国聋人协会开展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研究,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都是聋人。从2017年开始,课题组先后辗转于全国12个手语信息采集点,最终征集了32份代表不同意见的手语版国歌的原始视频材料。经严谨研究,课题组在2018年初拿出了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手语版国歌初步方案。
当年4月17日,中国残联牵头组织召开手语版国歌方案专家审议会,对手语版国歌初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会后,课题组根据意见对初步方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初稿。华夏出版社在中国残联部署下组织拍摄了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的教学视频,邰丽华成为“模特”。该视频前后共拍摄制作了5版,形成最终版本。
当年9月1日,手语版国歌亮相。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在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发布了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视频,手语版国歌开始试用。随后,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在线上和线下得到广泛传播。
2018年10月,华夏出版社根据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视频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版挂图,免费向全社会和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发放,助力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的广泛推广和传播。
2020年9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进行审议并通过。据审委会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该方案于2020年11月23日被批准作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发布,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至此,该方案在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级残联组织、聋人团体中被使用,并逐步推广到社会。
“回望‘手语版国歌’的规范化研究之路,聋人手语使用者规范、统一、庄重地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真正实现。手语版国歌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刘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