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朝英
进入6月,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各地频出高招。
有的以大项目为载体,突出拉动效应;有的强化政策普惠效能,从消费端拉动产业循环;有的则重拾招商引资传统法宝,突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其中,经济强省广东出了一个大招: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个《条例》有四大支柱,即积极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说到以法治化推进优化营环境,广东省这次的动作,其实并非首创。
2019年10月8日,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就已经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两年多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过程中,结合本地区实际,由地方立法机构出台相应地方性法规已是常规动作。
业界之所以对其格外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广东省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探路者身份。人们期待其能再一次做出表率。
广东没让人失望。《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吸收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大量改革成果、经验,如明确建立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免予申报、直接享受;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应当简化申报手续,推行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一次申报、快速兑现,切实解决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营商环境改革,直指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约束因素和条件。
除此之外,仔细阅读条例,可以明显感受到,有一种气质闪耀其间——包容!40多年,一直与之相伴而行的海纳百川的气势。“投资就是自己人”“来了就是广东人”。
包容,成就了广东,也造就了今日中国经济蓬勃之势。
引用一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6月9日记者会上的话:营商环境是中国呈现给各国企业最亮丽的名片。
与某些朝令夕改的大国、经济体相比,与某些治理体系混乱的所谓经济强国相比,中国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庞大的经济体系、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以及与人为善的生活哲学,给全球的投资者提供了极佳的投资环境。
一系列数据统计也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超5成受访外企将中国作为首选投资对象。
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德国商会的报告也显示,83%的美资、96%的德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66%的美资企业和71%的德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5.6%,利用外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球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