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野茶园”丰收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08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一泡好茶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今年,我们这片茶园全都赶上了。”电话那头,国家级非遗项目坦洋工夫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阮润春声音欢快。他所说的茶园正是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乡的那片野茶园,采茶季喜迎丰收,共采收制作坦洋工夫1000多斤。

“今年,茶园长势比去年还好,而且遇上了大晴天,采摘时间也刚刚好。”阮润春说,野茶园的海拔高约900多米,几年来都未曾遭受过霜冻。“其实,霜冻来了也不怕,反而对我们有好处,病虫害会更少。”

眼前的郁郁葱葱,很难让人联想到,在10年前,这片茶园尚处于废弃状态中。直到远道而来的阮润春,像发现宝贝一样开掘了它,才令人们重新审视它的价值。使这片茶园在保护的基础上,得以有效开发和利用。

“我们不打农药,不下肥料,不破坏这里和谐的生态环境。就让它们一如既往地听着虫鸣鸟叫,喝着山间的雨露,吹着大自然的微风。平时不采茶,我们很少上去打扰它。”那片野茶园,已然是阮润春心中“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我们有责任守护好它。哪怕采茶时,也是采一半留一半,在保护的基础上开采,保证树叶的营养和野茶树的生命力。”

今年,“采茶工荒”曾让一些产茶区饱受困扰,这在范坑乡也不是问题。“由于野茶园的生长期较村民的台地茶迟些,采摘时间刚好错开,他们可以在采摘自家茶园的空档来帮忙,又在无形中增添了一份收入。而且野茶园产量本身就低,采茶工便都请了村里的茶农来做。采了快10年,大家早都是熟练工,懂得怎么采,怎么不伤茶。”

这些年最让阮润春感慨的,便是村民们对于茶树品质的重视。

“从最初更关注采多少斤,到现在更看重茶青的品质,从数量到质量,恰恰反映了村民对茶叶品质意识的增强。品质越好的茶,越能卖上价钱,村民们也更懂得珍惜、保护茶树,科学管理茶树。”阮润春说。

史料记载,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据我了解,当时生产制作坦洋工夫红茶的原料,正是这种群体种的原料,保持了坦洋菜茶最原始的特性,花香馥郁清雅。现在,我已经组建团队,请种质资源专家进一步研究这片野茶园,希望从中选育出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种,以后为坦洋工夫红茶的推广再添一份力。”

2022-07-08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273.html 1 “野茶园”丰收记 27,2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