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值得纪念”的孙怒潮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4日   第 11 版)

作者:陈扬桂

顾颉刚在1936年4月5日的日记中写到,他从杭州返回北京途中,拜访南京友人的情况:“早,理好行李,即到健常家,见其父母。与之同出,乘电车到中山门外,访丁玲于苜蓿园。并晤孙怒潮及丁玲母子。”丁玲曾经回忆道:1935年,田汉在南京演出话剧《复活》《洪水》时,“与阳翰笙曾来看我,送过票子来,并有一孙姓邻居劝我观剧及为之赞助,他与田汉有来往”。丁玲的这位“孙姓邻居”就是孙怒潮。

然而,出现在著名史学家顾颉刚笔下、与著名戏剧家田汉有来往、跟著名作家丁玲做邻居的孙怒潮是何许人呢?

文史专家魏寅称孙怒潮是“我们司门前孙家垅人,是值得纪念的一位文化名人”。这个“司门前”,指的是湖南邵阳隆回县的司门前镇,是晚清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的故乡,近代以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两江总督魏光焘、国民党总统府顾问邹鹏奇、中科院院士魏荣爵等杰出人才均出自这里。著名教育家匡互生联合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创办的上海立达学园,是一所品位很高的名校,黎元洪和孙中山都曾为之捐款助学。该校大师云集,鲁迅、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沈雁冰、陈望道、郑振铎、胡愈之、夏衍等都曾执教于此。这些大师的立达同事中,就有两位隆回县司门前孙家垅人士,一位是毛泽东的书法老师孙俍工,另一位便是孙怒潮。

孙怒潮少壮离家,只在1938年回过老家一次,其身世故事,家乡人知之甚少。孙怒潮一生与书为伴,先是读书,后是教书、写书、编书,其人生履历,与孙俍工如影随形。他跟孙俍工一样,大学毕业后在立达学园任教了一段时间,便抛妻别子去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归国,他先去长春大学任教。东北沦陷后,他便去了南京、成都,1947年任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和西南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刚组建的东北教育学院任教。

1953年,东北教育学院易名沈阳师范学院,学院师资迅速扩充,但在73名教师中,只有6名正副教授,孙怒潮名列6人之中。1933年,他撰写了《中国农村中被压迫的劳动女词人》,系统探讨了清代女诗人贺双卿其人其诗。在这部专著中,他痛斥中国正统文学史对贺双卿的忽略,指出贺双卿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很群众化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倾向——封建农村中的苦痛生活。”他积极投身文化抗战,一度对抗日戏剧创作产生了兴趣。他创作的四幕剧《空军魂》被编入空军戏剧丛书,1939年11月由成都中国空军出版社出版。

1942年秋天,中华全国文协主席、著名作家老舍陪冯玉祥来到成都青城山。孙怒潮闻讯后带了一个剧本上山看老舍。但因来访者太多,老舍谈兴很浓,孙怒潮碍于年长者面子,最终没有拿出剧本向老舍请教。《文史资料选辑》第95辑中,收录有他和著名教育家、武冈师范前身——衡阳乡村师范创办人晏阳初的侄子晏升东合写的《晏阳初与平民教育》一文;中华书局出版过他与宋文翰合著的《国文法表解》。

他编了很多书,其中不少是与孙俍工合编的,如《中华学术思想文选》《中华诗选》《抗战史料丛书》等等。特别是《抗战史料丛书》,系孙俍工担任黄埔军校成都分校政治部第三科科长时领衔编著的,详尽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滔天暴行。孙怒潮单独编的书,目前只知有中华书局1934年版《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一套。

笔者主编过《邵阳文库·李柏荣集》,从李柏荣的文章中得知,孙怒潮对同乡先贤魏源很景仰。在南京时,他曾拜访过魏源的曾孙魏伯和,两人相约去南京扫叶楼喝茶。孙怒潮问及魏源著作情况,伯和说黄兴手下叛将崔瑛抢了魏源的部分书稿。伯和请黄兴追缴,黄兴大怒,下令捉拿崔瑛,但崔瑛早已逃之夭夭,抢去的书稿未能追回。孙怒潮闻之,扼腕不已,“深以数书未及早印为憾”。

2022-07-14 陈扬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669.html 1 “值得纪念”的孙怒潮 27,66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