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文创,“亮”了畲族山村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5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暑期来临,每逢周末,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的畲族山村——北山村便“闹”了起来。一辆辆大巴车、小汽车鱼贯而入,车上满载游人。

前不久,在畲族主要聚居区的宁德市,首个畲族主题文创园开门迎客,并迅速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游人沉醉在琳琅满目的畲族文创产品中,逛累了,走出园区,眼前的青山远黛也愈发美好、恬静。山中添了人气,生活多了诗意。

镇园之宝

畲族“小伙”头戴深蓝色的斗笠,身穿亮蓝色的对襟上衣和黑色裤子,圆滚滚的小肚,让他显得格外可爱;畲族“姑娘”则身形苗条匀称,斗笠橙黄,明快时尚,深蓝色的服饰中,一条彩色的腰带格外亮眼。

这样一对儿畲族青年IP形象,总能吸引游人的目光,“他们”在可爱中透露着独特的畲族风情,堪称文创园的“镇园之宝”。

“这是我们最兴奋的一次创作,是文创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也是目前文创产品中卖得最好的!”畲族文创园负责人、“80后”畲族青年兰作掇连用三个“最”字,来表达“他们”的地位。

“在开发文创产品前,我们曾到一些畲族村庄去调研,也走访了不少畲族前辈,他们的设想更多的是围绕‘畲’字来延展。而畲族服饰也很有代表性,且蓝色、红色是畲族的主色调。于是,我们团队几易手稿,将二者结合,以畲字的形态融入畲族服饰,让文创产品的识别性更高更强,这组作品也应运而生。”兰作掇说。

细看这个“畲”字,中间的“示”像一个人,上面的“人”既像一座山,也似一个斗笠。“畲族村多在山中,我们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畲族以前农耕时,也要戴斗笠。”于是,一幅田园风光自然而然地跃入脑海:一座静谧的畲族山村内,青山绿水环绕。天地间、田野里,一个个头戴斗笠的深蓝色身影正在默默耕耘,此时,山边的余晖轻轻洒下,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这样一幅春耕图,正是兰作掇印象中最动人、也最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在文创设计时,特意没有让‘他们’露脸。因为勤劳、朴实的畲族同胞在耕作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是一群人,是一组群像。这样的设计也让游人在虚实间充满想象。”兰作掇说,“现在我们还在对这组作品进行深度开发,计划将畲语芯片植入进去,游客用普通话打招呼,‘他们’会用畲语沟通,让畲族文化愈发鲜活、灵动起来。”

再四处游览整个文创园,映入眼帘的,是那抹抹深蓝、那如山般的线条、那条条彩带……从畲字延展开来的作品既迥异又统一,它们仿若在无声地一遍遍述说着:看,这就是我们畲族的文创!

无限空间

发挥想象、动用画笔、彩绘服饰……在文创园的一隅,一张长桌上围坐着七八个孩子,平日里活泼好动的他们此时格外安静。只见他们一手端着模型,一手拿着画笔,神情专注地勾勒着。这里,正是畲族体验文创展示区。

“我们一共设计了六个功能场室:创新型畲族文创销售展示厅、畲族服饰展览厅、畲族特色产品展示厅、畲族元素文创家纺展示厅、畲族体验文创展示区、畲族概念海报展示厅等。展览厅既要为游客提供好的艺术鉴赏空间,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强互动体验感。”兰作掇说。

在展示厅内,畲字拼图同样深受欢迎。家长和孩子一同将零散的部件进行拼装,会得到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畲字画。“他们既可以动手操作,将有趣的过程拍摄、记录下来,还可以将做成工艺品的摆件带走,有的玩、有的看、有的带,让游乐的兴味更浓。”兰作掇说,每到周末,学校组织的研学游、家庭组织的活动日都会选在这里。

“我们也在尽可能多地开发系列的文创产品,比如家纺、服装、音响等。现在,我们将目光放在了畲药产业上。畲族村有着丰富的畲药资源,这些植物或开花、或结果,叶子也十分漂亮。我们正在设计带有民族性元素的花盆,将畲药种植成盆景,增添了更多的观赏价值,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畲族的!”兰作掇说,“不仅如此,随着文创团队的加入,畲药的销售渠道的扩宽,老百姓的种植热情越来越高,收入也会翻番。”

点亮乡村

截至目前,畲族文创园共设计畲族文创产品400余件,其中实物展示100余件。而大量的、多元的新作品,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这离不开我们的设计团队,除了公司的自主设计师外,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外援’——由10多个省份的近60位年轻人组成的畲设计联盟。”兰作掇说,“这些设计师大部分都是‘90后’,有的刚刚大学毕业。他们因为热爱民族文化,都积极融入这个创作团队中来。文创园有500幅的畲族元素海报,便来自这些年轻的设计师。”

更新潮的传播方式,他们也在积极探索。“上个月,我们刚刚做了一场畲族文创产品直播首秀,只播了1小时,便成交了500单,成交金额达1万多元。现在,我们正在组建自己的直播小团队,进行日常开播和视频互动,进一步来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

兰作掇介绍,北山村是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点,具有浓厚的畲族文化积淀。“以往畲族元素的产品较为分散,在北山村建设文创园,是为了汇聚各地产品,以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畲族品牌。以后人们想了解了解畲族文化、购买畲族产品,来文创园就对了。”

在兰作掇看来,北山村是一个民族村,更会是一个旅游村。“文创是一个载体,吸引我们这群年轻人回归乡村。大家一是努力打造景观形象,将文创作品融入乡村,二是想用无限创意挖掘乡村文化,而最终的目标是希望用文创‘点亮’乡村,让这片土地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成为更多人心中美的载体。”

2022-07-15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731.html 1 文创,“亮”了畲族山村 27,7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