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让“千年皮雕”绽放时代魅力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5日   第 10 版)

作者:吴耀辉 吕东浩

“一刀一斧传承皮雕工艺,一言一语培育时代新人”。这句话,一直是大连市旅顺口区政协委员、大连艺术学院教授丛龙强的座右铭。前半句源于他是“旅顺匈奴皮雕”非遗项目传承人,也是一位劳模工匠;后半句因为他是大学工艺美术教师,还是小学皮雕校本课的公益讲师。

多年来,丛龙强用一颗匠心、一门手艺和一份坚守,“一刀一斧”雕刻出传统与辉煌,更雕刻出传承与守望。

清光绪年间,丛龙强的高祖丛风滋就在旅顺当地从事马具制作。20世纪80年代初,丛龙强的祖父丛培清创作的“雕花马鞍”曾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上获得银奖。受家族熏陶,丛龙强从小就会加工制作皮具,现在还时时回想起幼时跟随祖辈用酸奶鞣制牛皮的情景。他也常常叹惜,如今很多古老工艺后继乏人、日渐衰落。

刚从事大学工艺美术教育那些年,丛龙强努力想把家传工艺传授给学生,但他发现,因为受众面太窄,也因为不够接地气,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入濒临灭绝的境地。于是,丛龙强心生一个念头:要想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就必须改良工艺,作品要符合当代生活需要,同时走进社区、走进百姓,让更多的人去体验、去使用,并逐渐喜爱这项非遗手工艺文化。

丛龙强介绍说,皮革雕刻艺术简称“皮雕”,至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项工艺是利用手工鞣制的植鞣牛皮,进行复杂雕刻绘制的艺术。其作品不仅精美绝伦,也曾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实用价值。“过去,皮雕只是在马具、盔甲等皮具上体现,如果不改良,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

转机出现在2009年2月,央视一期电视纪录片介绍当代“苏绣”,节目中刺绣的箱包、文创品、工艺品让丛龙强眼前一亮,困扰多年的棘手问题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他经过反复实验,大胆创新,把皮雕艺术用在旅游文创品、箱包、靴鞋、衣帽、装饰品等方面,为皮雕工艺探索新的出路。

随后,丛龙强在大连建立了多处非遗文化传承教学基地。其中,在旅顺开发区实验小学基地,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学校投资20余万元购买设备器材,设立了200多平方米的皮雕教室,丛龙强每周四义务给孩子们讲授皮雕课程,迄今已经坚持了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皮雕校本课培养了一大批喜爱皮雕工艺的孩子。

2019年“旅顺匈奴皮雕”被列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丛龙强成为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丛龙强为旅顺口区近百个景点研制的“皮雕非遗纪念币”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大连礼物”和“辽宁礼物”,扩大了旅顺口区的对外美誉度。2021年,丛龙强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皮雕工艺获得全省冠军,3人进入前10名,现场制作的《雕花男鞋》被高价订购。2022年丛龙强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和“辽宁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多年来,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也把皮雕工艺传播到祖国各地。

2022-07-15 吴耀辉 吕东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734.html 1 让“千年皮雕”绽放时代魅力 27,7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