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释本性
6月8日,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简称《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在《格言别录》中说:“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笔者认为,《倡议》非常及时,对于提升良好教风、学风,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有着重要意义。
“崇俭戒奢”是佛教的教义要求和修学传承
少欲知足,惜福节俭,一直贯穿着佛教的教义教规和发展历史。《佛祖历代通载》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其为人也,清俭而寡欲,慈惠而爱物”。佛教经典中有大量关于“崇俭戒奢”的论述,如《大宝积经》:“嗜欲饕餮,善能节俭。”《般泥洹经》中说:“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华严经疏》中说:“持财以俭,持众以信,持安以不憍,持力以不奢。”《禅林宝训》中说:“节俭、放下,乃修身之基,入道之要。”
千年亘古,明明如昔,“崇俭戒奢”的精神,在现代依然被爱国、爱教的中国佛教僧伽楷模坚守与弘扬。虚云法师一年到头只有两套衣服:身上穿一套,搁板上放一套,衣服虽是补丁又补丁,但都干净整齐;除此之外也就只有一双鞋、两双袜子,再无多余的东西。
太虚法师以“俭勤诚公”四字为雪窦寺寺训,他说:“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沩山大师警策文云:‘少求俭用,免逼迫于心田;知足除贪,播馨香于异地。’”
弘一法师一生以律束身,以戒守心,不收利养,不集蓄徒众。他常年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二百多处。国学大师马一浮赞叹他:“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
弘一法师的弟子、莆田广化寺中兴长者圆拙长老一生简朴,践行弘一法师倡导的“惜福、习劳、持戒、自尊”。笔者在福州法海寺初次见到他时,他穿着坏色粗衣,弯腰拄杖,只有一位弟子相随,低调,朴质。
圆瑛法师1930年5月担任宁波天童寺住持时,曾当众宣誓“十二不”,即:“不贪名、不图利、不营私、不舞弊、不苟安、不放逸、不畏强、不欺弱、不居功、不卸责、不徇情、不背理。”位于福建古田深山里的圆瑛大师故居,极为简朴,里面陈列的大师生前所穿、补了又补的百衲衣,令人肃然起敬。近年来,笔者每年都要专程去古田参礼大师的故居,以大师“惜物惜福”的精神自励。
从三方面入手,落实“崇俭戒奢”倡议
去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要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这是全国宗教界坚持全面从严治教,着力解决影响自身健康传承突出问题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如《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等;中国佛教协会为端正教风、激浊扬清,也发布了系列规约、守则、倡议,如《佛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中国佛教协会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倡议书》等。
本次由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的《倡议》,对于佛教界落实上述管理规定,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建议:
一要强化自我学习,深化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教育。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国家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中国佛协制定的各类管理办法与规约、守则、倡议等。还应重申学习佛教戒律,包括佛教戒律中国化的典范——百丈清规等。通过学习,进行反思,达到自我教育。
二是强化自我检查,深化自我纠正,落实自我管理。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尤其是《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要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对缺陷进行弥补,对不足进行改进,对偏差进行纠正,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佛教的团体、院校、活动场所,尤其是活动场所,要据此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通过检查,进行纠正,达到自我管理。
三是强化自觉守法,深化自觉遵规,加强自我约束。要以《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佛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规定内容,对照自己的学修、生活、工作;要以佛教的戒律戒规,对照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宗教的团体、院校、活动场所负责人,要以“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要刀刃向内,以身作则,自觉崇俭,自觉戒奢,崇尚惜福节俭之德,力戒贪大求奢之风,纯净人格,纯净僧格,做全面从严治教的表率,做带头守法遵规的榜样,做提高宗教修为的模范。
(作者系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