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照宁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但是,民革厦门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参与健身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厦门还存在着健身场地设施不足、健身不便捷、趣味性文化性不强、收费场馆消费高等诸多问题。
为此,民革厦门市委会建议,应从居民需求出发,按“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充分供给、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基础设施。例如,针对老人、幼童居家时间长的特点,鼓励小区改造、打造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下棋等运动场地。对于新建设的小区,可明确房企配建健身场地设施的面积比例,其建筑面积不计算容积率,验收合格后可给予房企奖励或税收优惠。
针对城区用地紧张问题,民革厦门市委会认为,可“见缝插绿、园体结合”打造健身场地。目前,厦门约有300个公园,其中以社区公园数量居多,服务半径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可加入体育元素升级为“社区体育公园”。此外,厦门市高架桥数量多,在安全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桥下的空间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场、轮滑场地等。厦门市海岸线长达262.6公里,可充分利用海岸沿线建设各种不同的具有趣味性和海洋特色的体育项目。
钓鱼是许多中老年人喜欢的娱乐、健身项目。对此,民革厦门市委会认为,厦门海、湖资源丰富,钓鱼爱好者众多,可因地制宜,规划出合适的垂钓区域,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治理垂钓乱象,还能充分体现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和温度。
针对室内场馆收费高的问题,民革厦门市委会提出,应建平价“百姓健身房”。目前,厦门市不少社区已新建居委会办公楼,可腾出部分闲置场地改造成“百姓健身房”,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运营,收费标准建议在市场价格的1/3以下,也可按照次、月、年收费,提供平民化健身服务。此外,厦门工业园区多,可由政府引导部分闲置的厂房改造为运动馆,引入社会资本专业运营,并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和税收政策优惠,兼顾市场化与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