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想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2日   第 11 版)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看到孩子们受罪。”河南信阳浉河区东双河镇圆梦艺术中心创始人朱保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圆梦艺术中心成立于2017年,至今,朱保华已免费接收了4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另外为100多名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朱保华为孩子们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的行善之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

1998年的一个夜晚,朱保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听到路边的出租房里传来女人的悲泣声,心生恻隐的她,急忙上前敲门询问。

原来,正在绝望哭泣的是一位单亲妈妈,因家庭变故和9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女儿得了急性心膜炎,全身发热、浮肿,生命危在旦夕,她却拿不出钱继续给女儿治病。

看着这对陷入绝境的母女,朱保华心疼得直掉泪。她当即拨打120把女孩送到医院,并支付了所有费用,直到女孩完全康复。

那一年,朱保华27岁,年纪轻轻的她在信阳开了一家家具厂,因为心眼好,讲诚信,生意做得很红火。

“朱保华心地善良,特别喜欢孩子。她的经济条件也好,就收养、资助了一些孤儿。”双河镇文化站站长杨德健说。

2001年,朱保华在外地进货的路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小女孩。“看上去也就一岁左右,全身严重烫伤。”朱保华带着孩子辗转几家医院,3个多月后孩子终于康复,但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身上落下了多处疤痕。

孩子出院后,朱保华正式办理了收养手续,为她取名甜甜(化名)。在甜甜5岁时,朱保华决定带她去学习舞蹈。“我希望孩子能通过才艺来弥补身体的缺陷,同时也能找到一份生活的乐趣,变得乐观自信起来。”朱保华说。

至今,朱保华已先后资助20多名贫困儿童,还收留了15名孤儿或特困生,把他们带回家一起吃住。

朱保华照顾这些孩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用心,孩子们也习惯叫她“妈妈”。“我们只要有一个人生病,妈妈就会睡不着觉。”小雨(化名)说,妈妈不仅让兄弟姐妹们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还为孩子们操碎了心。

对于那些她资助的孩子,朱保华也时常去看望,给他们送去生活费和日用品。“每月不见见这些孩子,就觉得心里不踏实。”朱保华说。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学费及生活费不断增加,朱保华的负担也日渐加重。但她的家具生意却日渐惨淡,最终难以为继。

2017年,朱保华用房子作抵押贷款,把家具城改成了“圆梦艺术文化中心”,接收贫困留守儿童。“我想让这些穷苦孩子掌握一门才艺,不为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要能从中找到一些乐趣我就知足。”朱保华说。

近年来,朱保华自己几乎没进商场买过衣服,但资助孩子们的钱,却从来没有耽误过。但朱保华并不觉得有什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看到孩子们受罪。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就高兴。”

如今朱保华的身体每况愈下。做家具生意期间,因常年和化工原料打交道,朱保华曾不幸甲醛中毒,加上操劳过度,肺部出现纤维化,除了常年服药,还得靠氧气机维持呼吸。

“妈妈身体很不好,常常咳嗽,有时候还会呕吐,她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却没有照顾好她自己。”小雨哽咽地说。

提起自己资助或收养的孩子,朱保华常会说到甜甜。22岁的甜甜即将大学毕业。她成绩优异,活泼能干,边上学边带舞蹈课,而且非常有爱心,常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1998年救下的那个患急性心膜炎的女孩,朱保华也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这个孩子现在在北京工作,过得很不错。”这让朱保华尤感欣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艺术中心很长时间没有开课了。为了继续资助孩子们,朱保华前两年承包了一块地进行家禽养殖。虽然每天都在家庭、艺术中心和养殖园之间来回奔波,忙得不可开交,但能让孩子们过得好一些,朱保华心满意足。

“人的一生很短暂,我就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朱保华说,正是这些孩子们,让她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意义和色彩。(王志平)

2022-08-02 王志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695.html 1 “想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28,6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