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为乡村儿童“点亮”梦想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2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郭帅

“我想要一套长城的积木,看看长城是什么样子。”“我想要一个篮球,将来做篮球运动员……”位于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的黄岭子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在暑假前“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地写下他们的心愿。很快,他们的心愿便签就被送到了长春市南关区益路公益志愿服务中心(简称“益路公益”)。

帮助乡村儿童“筑梦圆梦”,是益路公益坚持了12年的爱心项目。为了实现本年度筑梦计划,益路公益志愿者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困难,通过多方努力,完成了乡村儿童心愿的收集、评估、采购、消毒等工作。

近日,满载着孩子们的心愿梦想,志愿者们从长春出发,来到伊通满族自治县各个村小学,为661名乡村儿童送去了他们的梦想礼物,帮助孩子们圆梦。

“孩子们的心愿都很单纯简单,可能只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球,但他们收到礼物都开心极了。”黄岭子镇中心小学教师战丽说。

依依从小就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一直很想去看看长城长什么样子,希望有一天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将来我想去北京上大学!”依依按捺不住兴奋,“叮叮当当”地摇晃着长城积木的盒子,仔细听着积木互相碰撞的声响。

离黄岭子镇中心校不远的和平小学,建在山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37名同学,孩子们在乡村教师的关怀下快乐成长,但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礼物送来的那天,孩子们早早到校门口等待志愿者的到来。“好像过年一样。”孩子们开心地说。

“孩子们都很天真、淳朴,我们每年帮助实现乡村孩子们的‘微心愿’,心里都很感慨。虽然我们能做的还很有限,但每实现孩子们一个小心愿,就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益路公益发起人兰廷双说。

今年新加入益路公益的青年志愿者杨晔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更明白了教育的意义,“要真正看见孩子,愿意俯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因材施教。”

为了帮助乡村的孩子们能和往年一样正常收到心愿礼物,益路公益联合受益方学校负责人早早就为本年度筑梦计划制定了周密的部署。

“大部分礼物都是线上采购,全程避免接触;我们收到礼物后要经过数轮消毒,再由志愿者登记、拆分、包装。”兰廷双说,每个乡村孩子能如期收到礼物,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能为孩子们‘点亮’梦想,志愿者们都很开心。”

2022-08-02 郭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696.html 1 为乡村儿童“点亮”梦想 28,6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