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五期评估结果发布

三北工程实现跨越式转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4日   第 05 版)

本报讯(记者 王硕)日前,国家林草局发布三北工程五期建设情况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五期工程实现了工程建设由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分散治理向重点突出和规模推进并举、单一造林向造林和经营并重、人工措施为主向人工措施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山上治本向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并重的跨越式转变,取得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北工程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自1978年启动至今,已历经44年。规划分八期进行,目前已完成前五期工程建设任务。根据规划,2011-2020年是三北五期工程建设期。

2020年起,国家林草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会同有关专业机构对三北五期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评估工作历时一年多,通过统计汇总、社会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实地调查验证等方法,分国家级、省级、县级3个层次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评估。

数据显示:在生态效益方面,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趋势。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四期末的12.40%增加至五期末的13.84%,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进程明显加快。累计前四期工程建设成效,工程区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45.59%以上的农田实现林网化,61%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方面,五期工程完成的营造林每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总值可达964.55亿元。截至五期工程末,帮助1500万农民脱贫,脱贫贡献率达27%,三北地区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3.85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480亿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态文化日益丰富,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在三北工程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以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等为代表的英模人物,培育了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陕西延安、新疆柯柯牙等一大批绿色发展典型,铸就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核心的“三北精神”,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

此外,三北工程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2018年,三北工程获得“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与前四期工程相比,三北局副局长张良介绍说,五期工程在建设理念、内容和布局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一是建设理念更加注重自然修复。五期工程封山(沙)育林占工程任务的52.12%,是四期工程的2.8倍。二是建设内容更加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将退化林修复纳入建设,在技术标准、修复模式、管理制度、政策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模式,实现造林增量与经营提质“双轮”驱动发展。三是建设布局更加注重合理分区、精准施策。工程建设重心逐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充分体现“重点治理、打造精品、示范带动”的建设方针。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张良指出,三北工程还存在绿化拓展难度加大、退化林修复任务艰巨、科技支撑保障不足、工程管控相对薄弱等问题。

面对未来,张良指出,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六期工程规划的报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待规划批复后将适时启动六期工程建设。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将以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为主攻方向,集中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高质量的示范项目,形成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规模化治理、科学绿化、质量精准提升的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样板,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2-08-04 王硕 五期评估结果发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798.html 1 三北工程实现跨越式转变 28,7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