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民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记载:宋人吴可在他的《藏海诗话》中,记有一段问话:“有以杜工部诗问东坡似何人,坡云:‘似司马迁’;盖诗中未有似杜者,而史中未有似马者。”这里说有人问苏东坡,杜甫的诗与何人作品相似。东坡真是妙人,不易直接,他便从另一领域回答:似司马迁。吴可解读说,在诗的领域,没有与杜甫相似者;而历史记述中,也没有与司马迁相似的。杜、司马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故此可以类比相似。
大概问话人不过瘾,他继续发问:“‘荔枝似何物?’‘似江瑶柱’。”问话人显然认为水果中,荔枝最佳,所以拿来再问苏东坡。东坡回答仍高妙,说荔枝与江瑶柱相似。江瑶柱属蚌类,形状似牛耳,故俗称牛耳螺,因壳薄肉厚,肉质鲜嫩被誉为海中珍品。东坡以海鲜形容水果,看似不类,实际极度称誉了荔枝,同时赞赏了江瑶柱。
对此,钱锺书解读:“盖谓同类无堪俦匹,必于他类求其当对,犹孟子言‘凤凰之于飞鸟,麒麟之于走兽’。”同类中没有了可比之物,一定要比,只能从其他类中求取相当者。就像凤凰,麒麟,在飞鸟走兽中顶尖。若硬要较真,只好说凤凰堪比麒麟了。
题目讨论结束,钱锺书还有余绪:“《全金诗》卷首上密国公璹《黄华画古柏》:‘黄华老人画古柏,铁简将军挽大弨;意足不求颜色似,荔枝风味配江瑶’;即本苏轼语,而‘意足’句又迳取诸陈与义《水墨梅》诗。”“密国公”即金代完颜璹,“黄华老人”是金代文学家、画家王庭筠(黄华老人为其号)。此诗第三句,取自宋代名家陈与义《水墨梅》五首其四后两句:“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相传九方皋相马,忘形而得其神髓。这里似说黄华老人的画极为高妙,超逾物象,只好用苏轼荔枝与江瑶柱相较来描述其高妙程度。
一首诗,三四句均由宋人诗意甚至诗句中来,钱锺书不满意了:“金人于宋人诗文,胝沫不足,复挦扯之也。”“胝沫”指抄录诵读,“挦扯”即多方摘取。自己东西有限,从前人那里获取太多,颇叫钱锺书这样知道源流者看不下去,也许这就是当年的洗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