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谢涛的须生情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8日   第 12 版)

▲谢涛演出剧照

作者:傅谨

■精彩阅读:

谢涛的成就不仅得益于艺术上的传承,也源于她的倔强而坚毅的个性,如此才能有舞台上一个个秉持理想且从不服输的戏剧人物。

每次演出,她似乎完全不在意是在乡村戏台还是在北大百年讲堂,也不在意舞台下观众的身份,她只要演戏就进入自己的艺术世界。

太原的地标建筑双塔和永祚寺坐落在郝庄,近年这里已经改建成双塔公园,但仍算是郝庄的地盘。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是郝庄传统庙会的日子,公园里新修了一座戏台,郝庄人又有了自己演戏的场所,于是便和名闻遐迩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签了3年合同,请剧团每年庙会期间在这里演4天7场戏。2022年7月18日,是今年庙会的最后一天,上演的是著名晋剧艺术家谢涛领衔主演的《烂柯山下》。

戏台下人山人海。郝庄是个大村,台下的观众少说也有几千人。其实这个戏台,即使在民间戏曲演出的舞台中也要算小的。在这个大约只有20平方米的戏台上,谢涛照样跑圆场,跪磋步,倾情演出。天气很热,几个小时的大戏演下来,谢涛戏服里面的水衣一次次湿透,前后换了四套。民间演出的场所,照例都是熙熙攘攘的,好多乡亲们平时见面少,就约在戏场聊聊家长里短,谢涛就靠她强大的舞台表演魅力,让戏台下逐渐安静了下来。戏到中场,观众们早就被她紧紧吸引住了,演到朱买臣被夫人逼休,台下便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也有看得伤心的,也有担忧人物命运的,戏台上下,仿佛在互相呼应,看得出来,谢涛也是越演越忘我。大戏演完,观众依然不肯离开,要看演员素衣清唱,每个台口最后出场的依然是谢涛,她换回女妆,又一次让观众惊叹,最后她会以一段晋剧传统经典唱段结束这场演出,余音绕梁,给予观众久久的回味。

在这样的戏台上演出,是谢涛演艺生涯的常态。很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每年演出200多场的纪录,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基层为农民演出。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大部分中小城市就较少见到戏曲演出的身影了,反而是在广大的农村,由于民间演戏习俗依然存在,尚存戏曲剧团的演出机会。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虽然是国内知名的大剧团,仍然只能以农村演出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农村戏台上的演出,除了舞台简陋之外,观众的要求也和在城市剧场不一样,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场合,谢涛的演出仍然是不打折扣的,也正因为这样,她的观众缘非常之好。

晋剧行当有三大门三小门之说,三大门里须生为首,而谢涛无疑是当下晋剧界最出色的须生演员。在梆子体系里,从秦腔开始,须生(或俗称胡子生)就是所有行当里的第一行,恰好应合了梆子系列剧种多演绎慷慨激昂的英雄传奇和忠臣烈士故事的传统。明人说“十部传奇九相思”,那是指昆曲的文人写作,梆子就不肯这样演,所以梆子的第一主人公,多半是肩负家国重任的成熟男性,由须生扮演才合适。晋剧既是梆子体系里的一支,自然也不例外。20世纪初出了位著名的女须生丁果仙,于是女须生就成为晋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学者络绎不绝。谢涛没有赶上丁果仙的时代,她的表演风格也不属于丁果仙这一派,但是冥冥中似有天意,丁果仙1972年离开人世后,大约只隔了一代,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晋剧界,又因为谢涛的横空出世,继续了女须生担当领军人物的晋剧现代史,恰好,谢涛在戏曲界崛起的第一部代表作,就是她主演的晋剧《丁果仙》。在那以后,谢涛陆续创作主演了《傅山进京》《于成龙》等优秀作品,尤其是郑怀兴为她写的《傅山进京》,更是新世纪戏曲新剧目创作的扛鼎之作之一。而谢涛在其中的表演,亦获得戏曲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剧种的范围。

2020年谢涛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这是她的前辈们都没有达到过的高度,她让晋剧时隔数十年后,再一次置身于戏曲大剧种之列。如果说当年是丁果仙把晋剧带到了大上海,那么,谢涛则进一步让晋剧走向世界,在更多国家的舞台上展现了晋剧的精彩。

谢涛之所以能在戏曲舞台上创造出傅山、于成龙等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浓烈文人风骨的角色,在艺术上是由于她镕铸了晋剧女须生的两个最重要流派的演唱风格,她师承于马派女须生李月仙,完好地传承了马派激情火爆的表演风格,同时又在其中化入丁果仙的丁派讲究韵味的潇洒飘逸,兼得两大家之所长;谢涛的成就不仅得益于艺术上的传承,也源于她的倔强而坚毅的个性,如此才能有舞台上一个个秉持理想且从不服输的戏剧人物。

谢涛通过她塑造的诸多戏剧人物充分展现了她性格中的刚烈与柔情,她的从艺经历也同样如此。她说自己进入晋剧表演这个领域,并不符合父母的意愿,尤其是演了一辈子戏的母亲,太明白戏曲演员是个成功概率很低的行业,多数人都是终生辛劳却仍然只能做衬托红花的绿叶。她童年时学习成绩不错,父母都希望她走读书考大学的路,但她自作主张,坚决要选择进艺校学戏。母亲为此狠狠揍了她一场,一边打一边哭,她虽然被打,却没有流一滴眼泪,反而给妈妈擦眼泪,并且安慰她,说一定会给妈妈争气。进了戏校,她沉迷的是青衣,但是逐渐成长后,越来越觉得须生才合乎她的性格,于是再一次自作主张改演须生,从此开启了她艺术上的登顶之路。谢涛果然没有食言,30岁就获得了梅花奖,2009年再次摘得梅花奖,还获得过原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等。

谢涛的德艺双馨有口皆碑,这给她带来很多很多荣誉。在以后的日子里,究竟是什么让她仍然如此忘我地站在舞台上?每次演出,她似乎完全不在意是在乡村戏台还是在北大百年讲堂,也不在意舞台下观众的身份,她只要演戏就进入自己的艺术世界。她是如此享受沉浸于这个世界里,至于荣誉地位等等,只不过是她人生路上的锦上添花。现在,谢涛依然每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不仅在山西,还有陕西、内蒙古等地。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倾情演出,在城市,在农村,只要有晋剧观众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讲座教授)

2022-08-08 傅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012.html 1 谢涛的须生情缘 29,0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