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评论

高铁设“儿童车厢”并非治本良方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5日   第 04 版)

作者:张玉胜

近日,一段高铁上孩子吵闹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因吵闹声音过大,被同车厢旅客劝说制止,不料却遭到孩子家长的怒怼。对此,有人建议高铁应设置“儿童车厢”。那么,一个专属于孩子的“非静音车厢”,能解决吵闹的问题吗?

为防止女性乘客被骚扰,媒体曾呼吁高铁设“女性车厢”,其用意显然是出于“保护”;如今又有人建议设“儿童车厢”,理由却是要规避被熊孩子吵闹影响了“安静”。但透视此建议背后的动因,人们感受到的却不是“爱”而是“烦”。“请勿打扰”的本意可以理解,但“强制隔离”的做法却很难恭维。治理儿童乘车吵闹的问题,不宜太过生硬,还需务实慎重,宜疏不宜堵。

活泼吵闹是婴幼儿童的天性,尤其是受高铁车厢封闭空间和固定座位的拘束,其心理不适、情绪烦躁等有时难免诉之于吵闹。这应该得到同车乘客的理解与宽容。但对于孩子监护人的家长,毕竟是孩子的吵闹打扰到了其他人的“安静”,家长有责任教育、安抚和管理好孩子,应该表现出道歉与愧疚之意。

现实中,家长携孩子出行的情况不可避免。但有公德素养的父母,会对孩子可能发生的哭闹情况有所“防备”。比如,上海一对夫妇带刚满一岁孩子坐飞机旅游,妈妈就给同舱乘客准备了一份贴心小礼物——耳塞、小糖果和一张以周岁孩子名义请求“包容”的小卡片。也许,此做法未必可以复制,但由此透视出的责任担当和“防吵闹”举措,值得点赞与参考。

建议设“儿童车厢”出发点,说白了还是要保障车厢“静音”,但“静音”管束不能只针对“熊孩子”,那些高声打电话、外放听音乐、看电视的人是不是也当在管理之列?难道说也给他们单设个“专用”车厢?退一步说,即使要设“儿童车厢”,是不是也要将图安静、不吵闹的乖孩子与爱吵闹的熊孩子区别开?

儿童是个泛化概念,多大范围的孩子该进“儿童车厢”?儿童缺乏独立性,“儿童车厢”要不要监护人随其进入?祖孙三代一同出行,是否也要分开购票,孩子父母顾老看小咋协调?儿童缺乏自控力,安全性如何保障等等。总之一句话,儿童并非成年人,“儿童车厢”知易行难。

事在儿童,根在大人。高铁设“儿童车厢”并非治本良方,治理“熊孩子”吵闹还需多方合力。家长要尽到教育、安抚、疏导孩子的责任,学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诉求;公众对待这一阶段的孩子及其家长应尽量多些宽容和接纳度,或自备些“防噪音”工具;铁路部门应从“儿童车厢”建议中悟出民众对“精细化管理”的诉求。比如可以为孩子设置“游乐园”车厢,以玩玩具、看童书、放动画片等活动,纾解孩子情绪、分散孩子注意力或发泄其过剩精力。

2022-08-25 张玉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911.html 1 高铁设“儿童车厢”并非治本良方 29,9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