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31日   第 12 版)

舒晓琴

一是大力拓宽灵活就业创业渠道。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带动就业作用,积极发展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增强养老、托幼、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最大化创造丰富多样的灵活就业机会。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创业扶持体系,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双创”平台作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以及社保、场租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创业成功率。建立健全新业态劳动用工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平台企业运营及资金监管,密切关注重点行业用工状况,避免发生规模性失业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劳动纠纷。

二是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分类规范灵活就业用工模式,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研究制定劳务派遣、众包、挂靠、加盟等各类用工关系相关方权利义务、劳动保障方式。支持灵活就业人员自主选择缴费方式、缴费基数,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依托国家统一平台参保登记,提升参保、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等便利度。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设计更多新保险产品,探索建立覆盖各类灵活就业人群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加强监管执法,督促企业优化算法、抽成比例等,合理制定工时制度和劳动定额,切实承担劳动保护责任,严肃查处逃避用工主体责任、拖欠薪酬社保等问题。建立适合灵活就业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劳动监察制度和第三方调解途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灵活就业群体管理服务。加强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共享,建设一站式线上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零工供需对接和就业全过程跟踪服务,精准开展灵活就业形势统计分析。积极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稳岗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新职业培训内容,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灵活选择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符合条件的给予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持续完善新职业认定和新业态人才评价机制,创新新工种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管理政策,畅通灵活就业群体发展通道。加强对灵活就业、新职业的正面宣传和网上思想引领,表彰宣传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探索“线上工会”等智能化、差异化管理体系,完善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灵活就业劳动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国家信访局原局长、党组书记)

2022-08-31 舒晓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0267.html 1 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30,26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