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石碧表示,为了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国家相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涉及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对稳定就业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部分政策措施具有短期的特点,缺乏可持续性。为此,石碧建议:
一是真正重视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特别要避免因急功近利、突出政绩等因素导致的盲目打压传统产业的短期行为,旗帜鲜明地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并扩大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优势地位,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扩大就业中的突出作用。
二是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有效遏制不必要的产业外流。近年来,我国产业外流现象凸显,特别是劳动力密集行业的产业外流问题比较突出,对我国劳动力就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除了正常的国际产能合作外,一些产业在发展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也是导致我国产业外流的重要原因。相关部委应从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科学、实事求是地梳理和修订相关产业政策,对防止产业无序外流、改善就业状况至关重要。
三是构建起高校毕业生(包括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群体向企业流动的“自然驱动力”。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也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综合施策,把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与促进高校毕业生主动向企业流动相结合,既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又为未来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奠定基础。
四是研究建立在一定范围内依据企业雇佣员工数量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人均产值及利润,同时也应该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盈利条件下增加员工数量、实现共同富裕。追求高利润的企业可以适当多交税,愿意增加员工数量的企业可以适当少交税,形成一种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转移支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