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云南腾冲“银杏村”:

“金叶子”游出新图景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16日   第 10 版)

游客慕名来到银杏村,品尝各种银杏美食。 解宏伟 摄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初秋时节,在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万亩连片的银杏林已陆续蜕变出耀眼的金色,村民们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即将到来。

这个全国闻名的“银杏村”,虽然距腾冲市区尚有35公里之遥,只是极小的一个区域,却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更令人难联想到,眼前这个生态环境良好、村民生活富足的美丽村寨,在十多年前还是个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全村70%的村民都是低收入人口的贫困村。

村民们那时不曾想到,天然连片的1万余亩、4万余株银杏林(其中百年以上的1200余株),成为村庄的“摇钱树”。而让银杏叶成为真正“金叶子”的,正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乡村旅游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银杏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引入旅游开发公司,“村企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造民居旅馆,引导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旅游业,使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村民变导游,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

“近年来,我们引进了腾冲旅投公司对全村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发展生态民宿和农家乐,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余年前的几千元,增长到如今的1.5万余元。”江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黄超金介绍道。

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积极转变思路,充分发挥银杏村资源优势。一方面,先后引资成立“腾冲古银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腾冲东方银杏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群众发展餐饮住宿、旅游观光、农特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围绕“一叶、一果、一居、一绣”,实施“四大工程”,把赏“银杏叶”、吃“白果宴”、购“白果礼”、住“银杏家”做成产业链。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基础建设,累计投入1.92亿元,建设了长6.6千米、宽12米的旅游风景区二级公路,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建设水体景观、公厕、停车场、垃圾收运处理等,推动小镇传统村落向规范性景区升级,使“银杏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摇身一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并先后荣获了中国最美银杏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银杏树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村里靠银杏树发展乡村旅游,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作为最早依托银杏树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杨祝英对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说起以前的苦日子,她更是记忆犹新。“发展旅游前,家门口是泥泞的土路,吃水要到几里外的山里挑,家庭收入仅靠种自家的两亩地,收成不好的时候,可愁死人了。”

几年前,杨祝英向亲友借了3万多元,政府补助2.9万元,改造自家小院办起农家乐,生意红火,每年有近10万的收入。“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虽然收入有所下降,但相比以前,还是好很多。我相信以后也会更好。”

如今,江东社区170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从事土特产品销售和其他旅游产品的村民达2000余人,就连银杏果也成了当地人的“致富果”,每年仅果子收入可达万元,银杏果产品年销售达600余万元。2020年,共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余万元。

金秋十月即将到来,“银杏村”的村民们在“金叶子”下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新生活。

2022-09-16 云南腾冲“银杏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049.html 1 “金叶子”游出新图景 31,0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