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不必远走 遇见敦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3日   第 10 版)

作者:刘立成

如果要近距离了解敦煌文化艺术,日前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绝对不可错过。本次展览是目前敦煌研究院授权在全球输出上百场展览里体量和规模最大的一次,不仅可以看到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还可以身临其境般置身复原的洞窟。

展览最大的亮点是几乎原比例复制了8个经典洞窟,时间跨度从西魏到元代,也是不同时代艺术风格的代表。进入一层展厅,引人注目的是莫高窟唐代158窟,巨大的佛造像表现的是佛在涅槃时的场景,每处小细节刻画得非常完美,让人肃然起敬。服饰上流畅的线条,略有些夸张的五官,展示了唐代高超的彩塑技法。

这只是展览里其中一处洞窟,展厅还有被称为盛唐最美彩塑的25窟,感受大唐乐舞文化的220窟,以及中西艺术交流的万神窟285窟等,都是莫高窟的特殊保护洞窟,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

展览挑选了70多年来敦煌几代艺术家亲手临摹完成的100多幅作品,大部分的作品陈列几乎没有任何玻璃和展柜的束缚,仔细看都能看到画的笔触痕迹和色彩晕染。尤其是段文杰临摹唐代的一幅供养人画像《都督夫人礼佛图》,作品的珍贵之处在于画面人物与真人等大,服饰和妆容无比细腻。这些贵妇们来自并不对外开放的唐代130窟,其原始壁画早在时间和自然的影响下几乎消失殆尽,我们只能从这幅临摹作品中领略大唐女性的魅力。

看了大量的数字展品和壁画临摹,难免有些视觉疲劳。这时,可以来到两处“小影院”,观看只有在莫高窟数字影院才能看到的影片《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也可以去另一个展厅了解1940年以来的敦煌,这里讲述了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敦煌曾经辉煌过,也被掠夺过,不同时代都会有人守护敦煌……那些老照片就是讲述他们在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之路上坚持不懈的守候。

敦煌,这座地处祖国大西北、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小城,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随着丝路贸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汇集,发展成“华戎所交,一都会也”。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让敦煌文化成为今天的一门国际显学,震惊世界。

敦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但我的敦煌之行直到2009年才实现。当时,我从兰州坐了近18个小时的火车抵达敦煌。当我第一次走进莫高窟,第一次站在玉门关前面向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时,也试着在脑子里重新构建这座小城千年以前的盛世,那种感觉简直太奇妙了。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敦煌主题的展览层出不穷。敦煌洞窟里那些精美的壁画、彩塑,甚至是原比例的洞窟展览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让更多的人不到敦煌也能更好了解和认识敦煌艺术,这是文化传承很重要的一种形式。

我想,一场好的展览,在让观众看到文物展品之外,还应更多启发人们的思考。《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里,既有艺术家们对敦煌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写生作品,也有夸张新潮的激光镂刻,更有抽象和具象的装置艺术等。艺术家的灵感都来自这片古老的土地,这也许就是敦煌艺术最大的魅力吧。穿越时光的隧道,古与今的碰撞,重新打开敦煌的另一面,更是给今天的我们最好的礼物。

(作者系敦煌画院青少年美育总监)

2022-09-23 刘立成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450.html 1 不必远走 遇见敦煌 31,4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