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成绩斐然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8日   第 10 版)

雷江华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工作,不但在2014年、2017年、2022年分别出台的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重点谋划随班就读工作,而且通过2016年颁布的《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和202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专门性的指导文件来落实随班就读工作,特别是在2022年初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压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责任”,力推随班就读工作走深做实。党和国家全面推进随班就读的精神还体现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教育纲领性政策文本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将随班就读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

随班就读的系列政策措施产生了显著的成效。这既体现在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人数稳步增加,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与随班就读在校生从2012年的19.9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44万人,占2020年特殊教育学生88.08万人的49.95%;又体现在随班就读的评估逐渐规范,随班就读学校办学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随班就读残疾学生顺利升学或就业。

为了满足残疾儿童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国家通过就近入学、控辍保学等措施保证了他们从学前到高中阶段随班就读的转衔更加畅通,通过考试合理便利等措施打通了残疾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通道,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

一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随园就读已成常态,政策法规文件通过相关条款保障了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中专门建设了《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课程资源,以便用优质资源支持幼儿园教师做好随班就读工作;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随班就读已呈现规模效应,很多地方已从一所或几所学校融合的散点状态逐渐发展到区域整体推进融合的系统设计,如北京市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计划的做细落实使其代表性成果“北京市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高中随班就读渠道畅通,不断涌现出一些重点中学培养出优秀的残疾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案例;

四是高等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深入推进,2017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选择了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开展残疾学生在高等院校随班就读试点,通过以点带面带动了更多的高校加入到高等融合教育的队伍中来,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院校求学深造机会不断增多。

随班就读取得的显著成效受益于系统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为了深度落实“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要求,各地纷纷成立了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通过有效的评估来保障残疾儿童进行科学安置与确保接受优质教育;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等纷纷成立了资源中心或指导中心,以保证通过资源支持与专业指导来提升随班就读质量;从事随班就读的学校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文件精神建设了资源教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的资源教师;有的高校率先申请开办了融合教育专业来培养专门的师资以应对普通学校的专业人才需求等。总之,行政支持与专业支持等强有力的支撑切实保障了随班就读工作的提质增效。

总的来看,随班就读成绩喜人,但为了确保实现党和国家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保证随班就读的深度推进,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学校必须配备专业的专职资源教师或明晰随班就读学校的资源教师编制标准,明确随班就读班级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并能在评优评先与职称评定中给予政策倾斜,以便能够吸引更多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秀的“四有”好老师加入到随班就读的队伍中来,做好课程教学调整,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用通用设计的学习理念引导残疾学生在随班就读中读出学业的高度,实现终身可持续性发展;读出职业的高度,实现就业创业;读出事业的高度,将来有志于从事随班就读工作或支持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2022-09-28 雷江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689.html 1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成绩斐然 31,6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