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城市公园里的幸福生活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8日   第 09 版)

市民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感受秋色。 本报记者 齐波 摄

本报记者 刘圆圆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坐落在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公园正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人与风景不再隔栏相望

最近,路过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市民总免不了一声惊呼:公园的围栏不见了,就连一些门区也拆了!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始建于1988年,是一个带状亲水公园,沿小月河绵延10余公里,总共有19个门区。每年有超百万游客光临,特别是每年春季,绝美“海棠花溪”是北京知名打卡景观,总能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

家住附近的寇女士,就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常客。天气好时,饭后到公园遛一圈已经是她多年的习惯。公园忽然拆了围栏,让她感到非常惊喜。“围栏底部是约一尺高的砖石水泥台子,上方竖着一米多高的黑色铁栅栏,显得冷冰冰的。”王女士说,“现在好了,这种距离感没有了。”

如今,市民游客和公园不再隔栏相望,公园融入了城市,城市也逐渐变为一个“大公园”。

近年来,北京新建了不少郊野公园,其中大多数采用开放式无围墙设计,如温榆河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但中心城区不少老牌公园仍是围栏紧闭,尤其是不熟悉路线的市民,要绕上好大一圈儿才能找到公园门区。

去年底,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下发相关文件,倡导“减围栏、促连通”。朝阳区也在全市率先开展拆栏透绿工作。

“首批试点的就是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庆丰公园。它们都是带状滨水公园,围栏打开之后,‘水’和‘绿’都能与城市更好地融合。”朝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试点项目以“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为主要理念,分类施策,先行先试。

公园开放之后,还实行了“闭园不静园”,这意味着市民24小时都能入园。不论是晨起跑步,还是夜晚遛弯儿,都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负责人张宏涛介绍,后期景观提升时,沿街休憩场地也将会增设装饰灯带等,增加突出节点景观的投光灯、投影灯和阅读灯等,使夜间园区绿地景观更加绚丽多彩。“公园开放之后,预计游客会增加不少,南北穿行的市民也会增加。”张宏涛表示,原本驻守门区的工作人员将会在公园内部管理中投入更多精力,增加巡逻次数,创造更好的文明游园环境,同时也会加派志愿者力量维持秩序。

城市公园让生活更美好

近些年,不止北京,全国各大城市都在绽放浓浓绿意。今年年底,上海将新增城市公园50座,届时上海的城市公园总数将达到400座,绿道超过1000公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超过2万个。

一组组数字表明,城市的绿色正在增加,市民正拥有更多亲近自然的空间。过去,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越来越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一方面印证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钢筋水泥挤占了本就不多的城市绿地,拉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人们恍然之间发现,很久没听到鸟叫虫鸣,很少看到绿树成荫了——城市环境是否宜居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自此,公园城市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指明了方向。

营造宜居环境,单纯增加绿地和公园还不够,关键是要让环境与人形成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公园和绿地建在了小区边、学校边、商场边,建在了城市中心、交通枢纽。“留白增绿”为城市带来了新生机,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一个个城市公园建成,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更为人们的心灵提供了栖息地。城市公园是孩子的游乐场,是运动达人的“健身房”,也是上班族散步解压的场所。城市公园不是城市的“面子”,而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园。一句话,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质,是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文化进公园 文化在公园

城市公园除了满足居民欣赏美景、愉悦心情的需求,还应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城市公园同时也是当地城市精神文化的缩影。

近年来,广州在营造城市烟火气、增加文化积淀方面展开了许多探索。

越秀公园曾是广州城市的老地标,也是广州的文脉起点,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近来越秀公园东秀湖畔,有一家新店被葱葱郁郁的绿树包围。走进店内,四周摆放着花卉与绿植,有游客在静静阅读书籍,书香、花香、茶香与咖啡香四溢。花城里·陌上花开坐落于越秀公园东秀湖畔,被诸多历史古迹环绕,文化气息浓厚,是以生活美学、文化艺术、英式下午茶为主题的复合文化艺术空间。

越秀公园有近千万的客流量,游客的构成也很多元,涵盖了老中青、家庭、省内外等多种多样的人群。之所以设置书屋、咖啡厅、展览馆、主题园等公共空间,也是为了满足游客不同的游览需求。

“不仅可以提供给游客公共休闲的服务空间,也满足我们公园的‘一园一品一特色’的需求。”广州市越秀公园业务部部长孟越说,希望公园在保留它原有生态景观多样性的同时,讲好越秀山的故事,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一些文化项目,打造书香公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园的消费诉求,已经从享受城市的美妙转向了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期待。就像在北京,很多人习惯去中山公园散步,因为那里可以查看中山音乐厅的演出信息;很多人会在每年春天去玉渊潭公园,因为那时有盛开的樱花;还有一些人会去地坛公园排车位,因为那里有一年一度的书市……

2022-10-28 刘圆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854.html 1 城市公园里的幸福生活 32,85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