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难忘的五十七号寝室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9日   第 06 版)

作者:常荣军

■精彩阅读:

因缘际会。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会2200多名政协委员中,57号寝室10位室友,有3人位列其中。这也成为后57号寝室的一段佳话。

大学毕业离开学校40多年了,同学相见回忆校园生活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57号寝室。

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80名同学分成一、二两个班。57号寝室开始安排一班的8位同学,后又增加两人,共10人。因室友构成的特点和故事、逸闻趣事较多,57号寝室几乎成为一班的代名词了。

1978年的春天,迎着改变人生轨迹的春风步入大学校园。那时的大学生活既丰富而又简单。说丰富,是可以自由地畅游在曾经渴望而不能及的知识海洋里;说简单,是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和寝室五点一线。而寝室是连起各点的重要支点。入校后即入住学生宿舍四舍57号寝室,不久因四舍年代太久而改建,曾搬离一段后再回归。回归后寝室的序号有了变化,但57号寝室的称呼,在同学口中一直没变,直至今日。

我们57号寝室的10位室友,职业门类全,年龄跨度大,从身份看,10位室友中,入学前有现役军人、转业军人、工人、教师、插队落户的知青、应届高中毕业生。工农兵学商五行,前四行都有,基本囊括当年的社会阶层结构。从年龄看,跨度从三十多岁到二十岁出头儿,再到近二十岁的,相差几近一轮。三十来岁的室友,拉家带口,与上小学的女儿通信时,女儿还要同老父亲共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其中一位室友,还在大学期间喜得贵子。

从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活情况看,10位室友中,有校、系学生会负责人,系、班团组织负责人,本班班长和班委会成员、课代表,还有校足球队、排球队和桥牌队队员等。联想到室友们大学毕业后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当时无“白丁”,后来有“鸿儒”。

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看,也大致体现了七七级毕业生的事业版图。有到学校当老师的,有继续深造考研究生后从事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有到党政机关工作的,也有下海经商办企业的。而出国留学的室友,有回国效力的也有暂不回国的。五湖四海,开枝散叶,动如参商。

57号寝室是教室、图书馆之外另类的教室和图书馆。民间有俗语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民间的话,未必句句在理,这段话,如将“不如”改为“还要”,就在理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学时代撰联自勉曰:“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充分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的道理。

大学的学习,除了教学相长,还有室舍相济。七七级学生,如同海绵吸水般地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不仅体现在教室、图书馆,也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十室之邑,必有忠良;一室之内,如沐春风。10位室友,年龄较为悬殊,经历各有不同。“老三届”的室友深沉厚重,几年、十几年身被其尘、足沾其泥的基层、社会生活经历及观察、体验所得,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善读书,把历史读活,喜欢研究问题,眼界开阔,视野开放,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于涉世不深者,亦师亦友。

晚间宿舍里海阔天空的“卧谈”,是读无字书,上社会课。从恢复高考这一教育领域率先开始的拨乱反正,到其他领域改革措施的推出;从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到小商品经济;从足球世界杯、亚洲排球锦标赛,到体育强则国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振兴中华等。往往夜阑仍方兴未艾。高谈阔论、浅吟低唱,嬉笑怒骂、挥斥方遒,“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有的时候,课堂里所讲的知识点,在“卧谈”中又生发开去,再扩展,再升华。有时真的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不同的经历,年长的室友在谈人情世故时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人生感悟,跌宕起伏时如何平复心态等,对稍许年轻的室友,无疑是言传身教。

室友构成之多元,谈论话题之广泛,传递信息之丰富,57号寝室,我将之当作第二教室,每晚的“卧谈”,我将之当作上小课。

57号寝室是一个充满快乐、友爱的地方。大学生活,简而言之,教室是用耳朵多的地方,图书馆是用眼睛多的地方,食堂是必须去而用时不多的地方,运动场是出汗的地方,而寝室则是话题多的地方。教室、图书馆,所听、所看的成果,落实在笔记本里,融化在脑海里。寝室里话题多的结果,留在了见识里,留在了笑声里,也形成了57号寝室的言语风格——幽默。从历史的故纸堆里、从现实社会桩桩件件的事情里跳出来,在闲谈或争论中,不时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严肃的话题轻松地说,轻松的话题故作严肃正经八百地说。说得别人笑自己不笑,说得别的寝室的同学云里雾里,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而57号寝室的室友则会心一笑,心领神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学生有丰富愉悦的精神生活,而物质生活则相对单一、清贫些。57号寝室除幽默这一调剂良方外,还有小餐叙。10位室友中有几位家在成都,并带薪上学。他们每月三四十元工薪,应对每月十四五元的学校伙食费已绰绰有余了。年轻的室友则不然,靠家里支持或助学金完成学业,每天不到五毛钱的伙食费,现在不可想象,当时也不能算宽裕。中午近12点、下午近6点的饥饿感,是普遍的。现在已成史学大师、功成名就、著述几近等身的一位室友,当年就常在57号寝室里,声情并茂地吟哦:“回锅肉啊!我心中的肉!”因此,带薪学习并独立成家的成都室友,每学期总有几次,在周末时邀约大家到家中打牙祭。即使主菜就是大棒骨炖萝卜,也吃得酣畅淋漓,只叹美味不可多得呀!其实,那何止是美味,更是一份纯真友爱的同学情谊。

因缘际会。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会2200多名政协委员中,57号寝室10位室友,有3人位列其中。这也成为后57号寝室的一段佳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岁月流转,年华暗换,青春早已远去,记忆历久弥新。57号寝室的那段岁月,将永留心中,在57号寝室所浸染的那一份人生底色,依然有一抹亮光!依然是那段历史一个情感的结。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22-10-29 常荣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893.html 1 难忘的五十七号寝室 32,89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