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澄怀以观道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0月29日   第 07 版)

作者:杨小波

刚搬入第一批新改建达标的办公室,机关书画室便来安排书画补壁。有二三张国画可选,其中一幅远山烟雾朦胧、近湖舟泊鹰立,草丛泛青涌动、春风和煦吹过,画面旷远平和、淳朴自然。喜欢画家“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又如遥”的画意,便敬请上墙,彼此相望了五年。

另块较窄的空墙,一时未寻得合适的作品,直至扶贫县老友寄来他的书法习作。

20多年前,去长江北岸该县挂职。某次,去诗词学会调研,得知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享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美誉,迄今民间诗词创作不辍,许多老人“不喝酒不搓麻,满室银须唱晚霞”,我很受触动,还发现了“文化资源越挖越多”的规律。没想到,调研后《关于文化兴县的思考》在市政府机关刊物登出后,又触动了当地更多的人,特别是我这位老友。

当时他在县委搞政策研究,朴实厚道、不善言辞,但大家对其文采、见地颇多好评。担任县文联负责人后,他20年如一日,满腔炽情执着于“文化兴县”事业,孜孜不倦赓续文脉、传递薪火,不仅把当时创办的文化期刊越办越好,还不断挖掘出许多文化佳作、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持。

只是,不知道他还写书法。寄来的作品,写在他自制的宣纸仿古笺上,是一首辛弃疾的《西江月》。

从来没有这回这般、细细品读过这篇跨越千年的词作。词人开头两句的精到描摹就令人惊羡:“明月別枝惊鹊”,那是怎样的奇妙意象!是明亮的月光掠过爪下的树枝就惊飞了枝头敏感的喜鹊,还是词人忽然踏夜至此,看到天空明月却惊飞了枝头的喜鹊?

还有,“清风半夜鸣蝉”,是半夜清风吹来风声如同蝉鸣一般,还是徐徐清风送来蝉鸣之声?是“稻花香里”“蛙声一片”在说“丰年”,还是人们身处“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不由说起“丰年”……

诗无达诂,无论何解,词境都是极美的。

字如其人。

老友的书法作品用心、文气,质朴、率真,他在宣纸笺上专门加盖了“炊烟的村庄”“文章之府”“枞阳之歌”等闲章,还索性把词名,由“夜行黄沙道中”改为“蛙声一片”。想必,他认定了这些都是我熟悉而且喜欢的吧!

打心里喜爱这幅书法作品,很快送去装裱好后,端挂在墙上。

人们布置书画于室内,所意何为?观画移情、读词会意、见字面人,自觉如此面识新朋、神交老友、共返天真,实是美事。

道法自然、文以载道、澄怀观道,有画处是画、无画处皆画、万事造画终得心。推开窗户,眼前,便是此岸缤纷的大千世界。亦当,澄怀以观之吧。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

2022-10-29 杨小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897.html 1 澄怀以观道 32,8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