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上海创新教育改革探索:素养导向 学为中心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6日   第 11 版)

程 琳

如何“点燃”和“激发”学生内在成长驱动力和创新活力?如何让教育更丰富,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上海近十年来多措并举,多方位切入探寻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从小学主题综合学习、“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到回应新课标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给全国做出了示范。

聚焦核心素养:“点燃”学生内在成长驱动力

强化教育“创新”追求,是顺应时代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是: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养成创新人格。

自2017年起,上海在全市陆续开展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工作。该工作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设计的活动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玩做做”中学习,引领学生认识、发展自我,参与并融入社会,亲近并探索自然,初步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与此同时,以“政府推动、项目引领、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策略,采用体验、探究、游戏等方式,引导各学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主题、活动和学习任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整体感受认识世界。

紧接着,上海出台《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整合多领域专业力量,成立项目化学习市级专家组,加强研究、指导和培训,开发项目化学习行动指南,建立线上优质资源库,研制项目化学习评价指标,培养“种子教师”扩大辐射;区级层面,整合区域内的教研、科研和基层学校的专业力量,形成区域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方案,指导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分类实施;在此基础上,分步推进种子实验校、项目实验校。

“主题综合”+“项目化”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大量依托学区、集团和新优质学校集群的优势资源、社会场馆资源和社区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课程,在“做中学”成为孩子们从小培养“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

变革育人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创新教育,就是让孩子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创新教育的重心一定是在教学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层面上,探索育人方式转变,尤其需要探索创新课堂、构建创新课程、开展创新课题和拓展课外创新实践等,探索支持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潜力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发展路径。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发布了《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黄浦创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教育教学全要素、各学段、全过程的创新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努力使区域创新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品牌更加鲜明,成果更有效。开展创新教育成为黄浦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活力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课堂要让孩子喜欢,有兴趣点才能转化为内在的创新需求,感悟创新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收获创新学习经历。

在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每天下午固定有90分钟的上课时间,用于项目化学习,学校把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以及艺术、心理、劳技课的内容整合到项目化学习中,平均下来,一周安排10-12个课时。在这所学校,有各种形态的教室,小型独立工作室、注重开放和讨论的空间;在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氛围中,学生经常围绕同一个目标,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

总体来说,上海的创新教育是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激发。学校只有真心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杂志社、“第一教育”新媒体)

2022-11-16 程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844.html 1 上海创新教育改革探索:素养导向 学为中心 33,8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