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存进去”的是美德 “取出来”的是新风

不一样的“道德银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1日   第 07 版)

作者:郭玲 马隽

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标准化猪舍整齐有致,1.8万亩坡耕地完成治理、4.4万亩油松苍劲挺拔、5000亩杂粮基地助农增收……行走在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镇姚家窝铺村,处处是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如今的姚家窝铺村,路通了、产业兴了、集体经济稳定了、村民腰包鼓了,而这些,都源于“道德银行”的赋能助力。

2021年,姚家窝铺村开始实施“道德银行”建设工程,以“存美德、挣积分、取实惠”的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推动村民在环境保护、敬老爱幼、邻里互助、乡风文明等方面整体提升,并结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开展典型户评选、悬挂光荣牌、流动红旗评比等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道德银行”与德治、自治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积蓄新动能。为了让有德者必有得,姚家窝铺村村民在“道德银行”获得的积分,可用于村自营超市。每积1分可兑换1元,村民可凭积分卡随时换购对应价值的生活用品。

“推行乡村治理,最根本任务是让村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道德银行’建设正是以为民利民为发力点,才获得村民的认可。”姚家窝铺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富说。

2021年,姚家窝铺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十组为试点推进。十组“道德银行”党员志愿者王凤山、村民志愿者王宝玉主动把自家门前的1000余平方米空地,用于建设本组文化广场。在二人的影响下,村民们积极行动,各自清理干净自家门前,并统一栽植花草、果树,仅1个月时间,3条主街路面焕然一新,文化广场也顺利落成。“门前有花有树,谁也不舍得再乱堆杂物了。”村民们说,大家还自觉承担起管护任务,有杂草及时铲除,雪天后及时清扫,砖破了及时更换。

多年前,姚家窝铺村曾向上级争取过土地治理项目,但一直得不到村民们支持。自开展“道德银行”建设以来,农闲时组织村民参加科普知识讲座,组织种粮大户外出学习,农忙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去年,村里再次推行土地治理项目5000亩,获得村民的大力支持。今年,实施治理的土地达到了6300亩,并成功打造了5500亩谷子黍子基地和800亩大豆种植基地。全村将有1.8万亩耕地得到专业机构的绿色有机认证,可提高粮食产值2到3倍。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便驻村企业运输,姚家窝铺村今年还将通往养猪场的水泥路列入施工计划。村民们主动让出田间坝埂,顺利将路面拓宽,且无一要求补偿。如今的姚家窝铺村,正随着村民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得越来越好。

2022-11-21 郭玲 马隽 “存进去”的是美德 “取出来”的是新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061.html 1 不一样的“道德银行” 34,0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