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河南新郑:柴家小院的蝶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王有强 通讯员 刘伟东

出郑州城区向南约50公里、具茨山脚下,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柴家小院。这里不仅是周边市民休闲度假的打卡地,而且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明星院”。借助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柴家小院在网上也有一定名气,省内外不少经营农家乐的老板和旅游景区的管理团队慕名而来,学习考察小院作为休闲农庄经营之道和乡村振兴共富之道。比如,前不久,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位网友在抖音上刷到柴家小院的视频后,半个小时内就订了车票来小院所在的新郑实地考察。

“新郑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新郑人很好,外地人在这里做事情也很顺畅。当地的主管干部还经常给我们讲经营之道。”郑州柴家小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柴绪文由衷地感慨。

2006年,柴绪文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老家到新郑市打工,看到新郑快速发展的可喜态势,决定留下来创业。2008年,他承包了具茨山的一个饭店。创业初期,他便想过,自己一个外乡人,在新郑无亲无靠,生意很难做大,勉强度日即可。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服务至上的理念让他打消了疑虑。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刚开张时,时任新郑市卫生局的负责人在现场指导工作时就曾安顿基层执法人员:“小柴是外地人,来新郑做生意不容易,要搞好服务指导。”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服务下,柴绪文的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2010年,他毅然把家人户口迁至具茨山。2014年,他看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前景,自主转型开办柴家小院。

如今,不到10年,柴家小院已经从当年的“夫妻小店”,发展成为多业态综合经营体。他们不仅把生意从山区做到了市区,而且在主城区开办了柴家大院,还在新郑辛店镇开办了林果酒店和越野摩托车俱乐部。

柴绪文感慨地回忆,过去穷,自己从上一辈手中连一只碗都不曾继承过,没想到一穷二白的日子,在好时代中说变就变。如今,他的企业单日销售额突破10万元,个人资产上千万。

从柴家小院到柴家大院的蝶变,外部营商环境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经营主体自身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强烈内生发展动力。正所谓不光要有外部的“好环境”,还得有真正的“好干家”。

“我们积极抢抓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大好机遇,做好‘农家乐+互联网’这道加法题,搭建柴家小院抖音视频矩阵平台,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习分享会,教大家运用自媒体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目前拥有数十万粉丝。”新郑市政协委员、柴绪文长子柴富向记者介绍。这些年,他随父亲一起搞经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思路,在小院向大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网络流量相比,菜品质量和分量更为重要。柴绪文说:“小院发展,没有传奇的历史,首先是做人要厚道,把好心眼多露点儿、孬心眼藏起来,诚信经营,决不欺客。”单就“柴东家烤羊排”来说,为保证羊排食材的质量,柴富经常一晚上开车跑到开封、洛阳、新乡、南阳等地,采购新鲜、标准的羊排。质量、分量与流量的“内外兼修”,成就了柴家小院的网红烤羊排,年销量高达2万余份。

先富起来的柴绪文,没有忘记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他解决了周边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帮助40多家贫困户脱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特授予他为旅游扶贫示范户。

“我们在小院最显眼的地方,搭建了具茨山村民农产品扶贫销售点,借助柴家小院的客流量,为村民的农副产品引流,解决村民卖东西难的问题。山上所有的农副产品,都可以在我们这儿销售,不收取任何费用。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欺客,不能缺斤短两,否则永久禁止在这儿摆摊。”据了解,该销售点日均销售额3000余元,旺季时每天销售7000多元。柴家小院还利用自媒体,帮助周边的养殖种植户宣传营销。

“下一步,我们将守正创新,对乡村优势再梳理、再整合,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柴家小院转型的重要方向,以游客体验享受为中心,打造既有现代品位,又有农家格调,兼具乡野情趣的特色乡村民宿。”柴绪文说,还要多为附近的村民办点实事、好事,扶持他们中有想法的人开办农家乐,让乡亲们都走上致富之路。

2022-12-16 王有强 刘伟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383.html 1 河南新郑:柴家小院的蝶变 35,383 /enpproperty-->